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攻略 >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时间:2023-05-18 23:00:13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 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

  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

  一、“更难就业季”,难在哪里?

  1、“围城北上广”,二线明星城市成同样就业难!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

  随着近几年无锡、合肥、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具有平台高、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就业前景良好。

  2、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隘。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本科生入学比例从1977年的4.8%逐年升高至2010年的69%。研究生规模也“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94年的4.2 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51.7 万人。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

  事实上,多年教育体制的改变并没有给毕业生及家长的认知带来变化。这些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子骄子”的孩子们,一路被灌输“精英”式定位,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多数家长仍然认为,蓝领技工、第三产业等又苦又累,报酬相对较低的工作不适合手握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多数毕业生简历投放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中端职位,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

  从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来看,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原因在于,一是对服务类、销售类岗位的误解,认为此类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职责不规范。二是对职位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职能性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有一定职位“天花

  板”;而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智联招聘调查也显示,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服务、销售等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传统“精英”企业如国企、外企、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的竞争力居高不下。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鲜有人问津。长期以来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错误认知。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的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组织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大众化”的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渴求有增无减。

  3、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行业受冷落

  从智联招聘数据来看,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从百度指数2013年12月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来看,TOP20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腾讯、华为、百度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业当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

  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繁荣,刺激了对应资格证书考试的热度。

  资格证书从近两年的搜索热度来看,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但是,人才市场上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相比2012年9月-2013年8月,有大幅下降。

  智联招聘认为,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

  从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4、信息缺乏,信心缺失,毕业生或选择逃避就业

  智联招聘调查普遍发现,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制度、文化、职位定位和自我职场规划。毕业生对职场信息的缺乏,导致自我职业道路迷茫。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四处碰

  壁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掉落悲观的情绪中失去方向。从而失去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通过百度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了解,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而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往往是不系统的。

  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对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缺失,让大学生求职者就业的时候也更加迷茫,但真正的职业规划只能真正从企业里实习开始,任何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意义并不大。

  5、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

  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通过解构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

  智联招聘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二、转变观念:“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

  1、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建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再去计划怎么干。

  其次,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

  第三,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

  2、多种渠道了解企业,规划好职场道路。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太多的选择,往往就是没有选择。实习是了解职场最有效途径。社交、校招活动、网络多渠道了解市场走向,主动了解企业、行业及岗位职责,通过实践培养职业素养,为自己规划好职场道路。

  企业应向毕业生打开大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

  3、行动当下,放眼未来。

  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对过热行业的竞争产生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4、高校广开渠道,企业转变管理方式。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呼吁: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更加“接地气”,企业也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进一步了解新生代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

  总结

  投与不投,职位就在那里。未来很美好,毕业生与家长不应过度担心增加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勇敢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跨出职场第一步,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727万真心不难!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2014年将再增28万,再创历史新高。

  袁贵仁指出,2014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他强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

  袁贵仁对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知晓和用好政策,同时,出台更多积极就业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到城乡

  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鼓励性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的具体办法,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等。同时注重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就业是关系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其快速发展。,就业是每个政府都要面对的突出问题。,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

  2013年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就业中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旧比较突出,新老问题交汇、内外问题交织,使得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正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促进就业,我国政府长期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也把更多的力气放在了扩大就业上,通过认真部署,扎实工作,全力以赴,稳中求进,整体来说就业工作取得了比较积极的进展。

  (二)面临挑战:困难重重,内外交织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经济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国际经济结构发生着变革,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虽说2013年上半年美日等国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经济呈现好转趋势,但仍然缺乏发展推力。与此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也呈现低位运行,部分国家长期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后危机时代,各经济体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内生增长动力缺乏问题。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动机大大增强,也使得我国外贸环境日趋复杂,对我国外贸经济以及外贸企业产生不小的影响,进而影响着这些行业的就业问题。

  具体来说,一方面,全球经济相对脆弱,发展前景不太明朗,存在下行风险。根据2013年7月世界银行在《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2013年全球增长仍将处在略高于3%的疲弱水平,与2012年的情况相同。《世界经济展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2013年7月9日。这一增长速度低于2013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几个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内需求明显减弱、增长明显减缓,以及欧元区的衰退持续得更久。世界

  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从国内环境来看,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速增长这个换挡期,经济增长速度变缓对我国就业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挑战。,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的支持,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新京报》2013年5月16日。

  具体来说,一是就业的总量压力。虽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于2012年底达到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下降,但20~59岁就业年龄人口仍在增加,就业的总量压力依然不小,尤其要注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等三个方面。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2013年我国经济自身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内部调整的拐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带来需求的变化,从而造成一些新兴行业需求人才、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行业却出现大批失业人群。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于2013年第二季度对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市场中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与2013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同期相比,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增加,而对初级技能劳动者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3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13年7月4日。三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总之,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使得就业工作也困难重重。同时,内外交织的各种挑战也影响着就业目标的完成,需要加以注意。

  一是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每一名毕业生都知晓和用好政策。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政策措施,出台更多积极就业政策。要切实抓好国办3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开展专项检查,发挥政策效应。要抓好政策宣传,、高校、院系、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讲网络。二是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鼓励性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结合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三是强化“双创”精神,激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的具体办法,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真正让大学生勇于创新、成功创业。四是注重观念引导,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主动就业创业、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加强信息服务,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加强对就业招聘信息审核,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五是聚焦重点群体,着力做好困难帮扶和就业援助。要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做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六是加强就业反馈,促进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建立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