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岗位职能 >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3篇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3篇

时间:2023-05-18 23:00:13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有哪些呢?下面YJBYS小编详细为大家盘点吧!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一

  一、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动员全体干部参与扶贫。

  通过对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多轮的“回头看”精准识别工作,最终确定2015年底我市贫困户为696户1515人。按照自治区扶贫办要求,我市市、区两级对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派驻3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对6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派驻1547名结对帮扶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根据我市乡镇少的实际情况,37名现任市厅级领导分别联系全市19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指导各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乌海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3月30日正式印发了《乌海市委办公厅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十个全覆盖”工程扶贫开发工作包联推进工作组和扶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通知》(乌党办字〔2016〕6号)。

  截至目前,全市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已全部与相应村委会、社区进行对接,深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与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工作思路及针对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帮扶需求,制定出具体帮扶计划,实现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

  二、开展“453”挂图作战工作,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按照自治区扶贫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村级“453”挂图作战实施意见>的通知》(内扶组发〔2016〕6号) 文件要求和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我办严格按照《实施意见》要求三区扶贫办组织实施好脱贫攻坚村级“453”挂图作战,建设好脱贫攻坚大数据展现平台和脱贫攻坚监控指挥中心,切实强化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查指导,全面履行挂图作战职责。“四个清”工作主要包括精准脱贫底数清、责任清、措施清、工作要求清,“五张图”工作主要包括全村贫困现状图、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图、“五个一批”分类措施图、嘎查村脱贫目标任务图、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三本账” 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脱贫计划、制定帮扶措施、记录工作台帐。目前,三区扶贫办按照《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筹备各项工作,“四个清”、“五张图”工作已全部完成,贫困户精准脱贫基础台账正在逐步完善中,预计将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453”挂图作战任务,规范好精准脱贫管理工作相关图标和资料,确保精准脱贫做到 “四个清”,村级作战挂好“五张图”,贫困户脱贫记好“三本帐”。

  三、各部门综合施策,全力做好兜底脱贫工作。

  坚持兜底思维,践行综合施策,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同类型的致贫原因实施精准救助,近日,自治区卫计委、财政厅、民政厅和扶贫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内卫计财务发〔2016〕33号),我市卫计委联合相关部门及时转发自治区实施方案,并要求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和扶贫办于4月20日联合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内民政发〔2016〕33 号),、自治区党委、市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扶贫攻坚方面的兜底保障作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乌海市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精准认定、综合施策”的思路,通过实施四项衔接措施,稳步实现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保障。

  四、加强教育扶贫及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

  雨露计划作为我市扶贫开发重点项目工作的主要内容,引导和支持农区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是落实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教育扶贫的主要抓手。目前,三区扶贫办结合各地建档立卡工作对本区建档立卡户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进行摸底统计,共向自治区扶贫办申请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名额42个。通过“雨露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家庭采取每生每年1500元补助资金。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直接落实享受现有自治区助学政策,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意见的通知》(内政发〔2014〕81号)要求,当年被录取到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内蒙古自治区户籍且录取时为城乡低保户家庭的子女,资助标准为录取到普通高校本科类的新生一次性资助4万元,录取到普通高校专科或高职高专类新生一次性资助3万元。目前海勃湾区准备出台相关政策,针对因学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低保户的学生也将享受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乌达区出台教育扶贫政策,除雨露计划、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政策外,凡在乌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贫困户学生享受“三免”(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资料费)政策。

  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直接补助,引导和鼓励农区贫困家庭子女在完成十二年免费教育后继续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中长期技能培训,对贫困家庭的在校大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同时实现稳定脱贫。

  当前来说还需我们更加重视的就是加强就业培训,通过整合雨露计划培训、人社劳动力培训、农民培训、电商培训、农家乐培训等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贫困户,与市场需求相紧密结合,分类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让贫困户、特困家庭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海勃湾区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引入产业项目,就近安排农区贫困人口就业。海勃湾区的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要全力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农区贫困人口上岗就业,安置就业达到一年的给予企业每人3000元/年的就业补贴。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户,通过政策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 的形式,积极引入手工工艺加工企业,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居家就业机会。让其在家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通过向驻村企业争取订单,让其在家中实现就业。目前,已引入源联巧手工艺制品项目。

  海南区目前已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各2期,培训贫困户200余人,以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同时,协调工业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42个、提供公益性环卫保洁岗位136个、园林养护岗位36个;农业企业提供季节性岗位58个;工业园区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并与阳光田宇公司达成用工协议,每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个。

  乌达区为贫困人口提供有效的就业培训,年内计划组织创业培训32期、技能培训52期,并协调工业、农业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开发环卫、绿化、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对“4050”难就业贫困人口实行兜底就业保障,提供公益性岗位20个;为乌兰淖尔镇贫困居民提供环卫临时岗15个。目前,区就业局已为贫困人口提供第一批特困家庭爱心岗20个。

  五、强化医疗精准扶贫和健康扶贫,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

  健全农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对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和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地区,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农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

  海勃湾区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安排200万元财政资金成立农区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基金,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对于家中有大病患者且无劳动力、无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进行资助,进一步缓解贫困人口就医压力。同时完善村级医疗服务体系,各区级医院成立扶贫帮困医疗工作队,对口支援村镇卫生院工作,提高村镇卫生院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并对农区贫困人口进行义诊。目前,海勃湾区组织的义诊已完成202名贫困人口的体检及诊断任务。

  乌达区实施贫困人口就医优惠政策,贫困人口看病就医,享受“两免七减”优惠政策;同时依托2015年启动的各社区中医名医馆项目,聘请北京等地的知名中医专家前来坐诊,将部分患者放到名医馆治疗,免挂号费、治疗费,减免10%的药费,通过医保门诊统筹再报销60%的药费;针对居家治疗和恶性程度不是十分严重的患者,开展家庭契约式医生服务,与对口支援的上级医疗专家定期前往家中进行免费体检。

  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二

  大方县出台“五四三二一”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了省、市农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努力在加快全县经济及发展、后发赶超的奋斗的道路上,为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实施精准化扶贫,须坚持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切实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切实增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扶贫资源真正用于贫困户、用在贫困地方,把资源用在刀刃上,确保实施精准化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五四三二一”结对帮扶的核心内容为:一名正县级领导结对帮扶五户困难群众,一名副县级领导结对帮扶四户困难群众,一名正科级实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三户困难群众,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两户困难群众,一般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户困难群众。建立帮扶关系后,帮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负责为所帮扶的贫困户出谋划策,想办法对贫困户进行致富技术培训,给予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坚决不走过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坚持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县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刻,县委结合“三实三同”,提出“五四三二一”结对帮扶措施,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相信通过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接地气,通下情,真切感受群众的疾苦、期盼与愿望,认真分析群众贫困原因,查找根源,通过思想上的关心,精神上的鼓励,物质上的帮助和致富技能的培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不仅为建设全民全面同步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畅通了道路,也让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推进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干部驻村帮扶、造福工程搬迁等精准扶贫有效模式。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定位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综合运用各类措施,引导金融资源跟进服务。2015年以来就通过对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发放支农再贷款24.38亿元,带动金融机构至少增加信贷投放36.57亿元;同时实施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新增存款用于当地发放贷款考核,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降低存款准备金和给予支农再贷款奖励,今年共对17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了降准的政策激励,14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还获得3.62亿元支农再贷款奖励。这些措施对引导扶贫开发重点县信贷资金留在县域,支持当地扶贫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融精准扶贫,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特点实现有效对接是关键。,积极研究解决办法。2012年起省财政厅、扶贫办、,并通过模式创新实现了金融扶贫的“三个精准”。一是精准对接贫困户。贷款客户主要由扶贫部门负责筛选和推介,实现扶贫小额担保贷款优先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二是精准解决贫困户融资担保难题。通过各级政府整合和积累扶贫资金,建立为贫困农户提供增信担保服务的风险基金,精准解决了目前贫困户融资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试点(市)担保基金在具体运作中对担保农户不要求提供反担保,进一步降低贫困户贷款担保门槛。三是精准引导信贷资金流入。通过扶贫小额担保贷款试点,有效解决了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识别难和难贷款的问题,促进了信贷对贫困户的有效帮扶。自2012年试点以来,扶贫小额担保贷款已累计帮扶贫困户超过3万户,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取得积极成效。因扶贫帮困成效明显,福建省将把扶贫小额担保试点覆盖全省具有千户以上贫困人口的60个县 (市、区),省级财政合计出资总额将达到3.32亿元。

  缺资金只是农户致贫的原因之一,很多农户缺少脱贫致富的意识、技术和项目,“造血”能力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新模式。2015 年在全省主导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服务机制,以建立“首贷”、“增贷”为目标,对带动贫困户增收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倾斜支持。2016年4月末全省4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到306.22亿元,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290.26亿元,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发挥积极作用。其中宁德市2015年以来共向131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65.10亿元,扶持了食用菌、茶叶、高山蔬菜、水果、太子参、海带、紫菜、海参等“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上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多集中在比较偏远地区,银行物理网点少,贫困户金融需求无法及时对接。为改变落后地区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早在2009年就在全省部署实施新农村支付结算畅通工程,从支持农村居民不出村领取政府补助、养老金等工作切入,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在农村零网点地区推进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民提供取现、转账、查询等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根据落后地区农民金融需求,不断丰富和扩充助农取款服务点,增加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农村信贷需求登记等功能,将其发展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站+驻村金融协办(助理)+金融机构流动银行服务车”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落后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超过2.4万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下阶段推进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

  经过近几十年的持续扶贫帮扶,当前全省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扶贫难度更大。为做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的金融服务工作,,从精准识别和对接贫困户金融需求、做好扶贫开发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积极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与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在具体落实上,将重点用好一项政策工具,发挥好两类金融机构作用、抓好三项扶贫金融创新,突出四项机制建设。

  1、用好一项政策工具。为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精准扶贫服务,,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国定和省定贫困县涉农贷款投放,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扶贫再贷款实行更优惠的利率,比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低1个百分点,1年期仅为1.75%,同时对借用扶贫再贷款的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控制利率加点幅度,降低贫困户融资成本。扶贫再贷款实行更灵活的展期管理,最长使用期限可以达到5年。,引导金融机构做好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金融服务。对非23个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也将通过支农再贷款等手段,加大政策引导。

  2、发挥好两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健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体系的同时,重点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主要涉农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积极引导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2家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用好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做好全省50万农村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的配套金融服务,发挥好两家机构在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系统、村镇银行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瞄准产业扶贫、贫困户创业就业、贫困学生助学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相关机构都已经成立金融扶贫的组织领导机制,农业银行和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各基层法人农信社还制定了“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和2016年工作计划,初步形成良好工作局面。

  3、抓好三项扶贫金融创新。切合精准扶贫金融需求特点,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推进扶贫金融创新。一是把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作为重点。做到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与评定农村新用户、信用村工作同步推进,形成“征信+贷款”的联动模式,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起步期的资金需求。二是把发展“信用共同体”扶贫融资模式作为重要突破口。着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发展贫困户互助担保基金担保贷款以及发展“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信用共同体贷款业务,形成产业扶贫和扶贫金融创新的良性互动。三是努力拓宽贫困地区抵押担保物范围。在保护贫困户利益的前提下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跟进各地推进的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对能确权到户、收益稳定的集体资产股份,探索股份抵押贷款试点,拓宽贫困户融资渠道。

  4、突出四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加强与扶贫部门联动,实现扶贫部门掌握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向金融机构共享,为金融机构识别贫困户,精准服务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建立金融扶贫的统计监测与评估机制,准确严格界定相关指标口径,通过监测和评估制度引领金融机构树立精准扶贫的理念,形成政策激励。三是建立金融与政府部门联动扶贫机制。主要包括在信用信息征集上,发挥好农村小额信贷促进会、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挂钩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作用,建立多方参与的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在信用担保上,发挥好各级政府建立的扶贫小额担保基金作用,加强合作,促进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四是建立金融扶贫的宣传机制。通过简报等多种形式,强化同业精准扶贫的经验模式和做法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形成金融扶贫工作合力。

相关文章:

1.精准扶贫个人帮扶总结

2.2016年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3.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

4.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汇总

5.2016年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6.2016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7.精准扶贫到户帮扶实施方案

8.个人精准扶贫帮扶措施

9.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有哪些

10.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