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规划 > 对数学新课改中推进素质教育几点思考

对数学新课改中推进素质教育几点思考

时间:2023-05-10 14:56:27

  对数学新课改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胡焱

  摘 要:素质教育“使人成为人”,更本质地体现了教育“育人”的目标。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推进与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尊重生命与凸显知识的关系、固本与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思考

  一、关于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育人”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实践性。首先,教育中作为目的和手段的“人”是复杂的、多样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且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它不可能像科学实验那样,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然后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所以教育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其次,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社会实践性,故教育活动不能脱离现实社会,成为一方“圣地”;教育活动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其需要的“人”;另外,社会也应该为教育创造美好的环境使其健康发展。

  二、关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把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培养成现实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创新的人的教育。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既是结果形态,也是思维模式,应该内化为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情怀,远离功利和浮躁。素质教育扎根于我们民族的土壤和时代的背景中,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支撑和论证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其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总之,素质教育要使人成为人,需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精神世界、智慧的知识世界和丰满的生活世界。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引导不成熟的人追求善并获得善,使灵魂的理性功能充分发挥,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三、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素质教育不可能有一个可操作的科学范本供大家参考。因此,素质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有人甚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增加艺术类非考课程”等,。数学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推进与落实素质教育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要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好学科素养,“培养人”,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新课程增加了过程性目标,强调“让学生经历一下总比不经历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迫于各种压力,将过程形同虚设,更多地注重结果。这里的“注重结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数学知识“结果”的静态呈现,较少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未能体现“做数学”中活生生的、火热的数学思考。这样势必给教和学带来不少麻烦。首先教学中会存在华而不实的现实,比如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情境而情境等等;其次,在这样的思维模式的“潜移默化”下,学生最终“功利化”。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结果”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经历“过程”,背离了素质教育“使人成为人”的目标。所以,任何“重结果、轻过程”,抑或“重过程、轻结果”的做法都不可取。鱼和熊掌,二者应该兼得。一方面,任何教育活动或课程都应追求一定的结果,数学教育要达成落实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也必须追求“结果”。过程产生结果,而结果同时又催生了新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知道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缺失。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现状,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继承人类已经获得的所有知识。因此,如果不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掌握其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必将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淘汰,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则将导致其未来综合竞争力的减弱。因此,在数学教育中,要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首先是“结果”以“过程”为基础,且“结果”催生新的“过程”;其次是“过程”以“结果”为目的,对学生而言,“过程”本来就是一种“结果”。过程与结果之间应当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认识上的自然升华。

  2.尊重生命与凸现知识的关系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知识是“教育”找到的培养人的中介物,教育并非默认有了知识就成了“人”。在教育中尊重生命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教育情怀;凸现知识是一种手法,两者合二为一,构筑起了学生完整的精神世界、智慧的知识世界和丰满的生活世界,实现教育“育人”之目标,就像画家用傲立风雪的腊梅凸现出寒冬的风韵一样。在数学教育中尊重生命,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诉求,而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

  3.固本与创新的关系

,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努力在工作中克服改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在教育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从扎实的基础产生“质变”,达到“创新”。但是创新也有几层含义,针对不同的人群含义不一样,并不是非得发生点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的“化学变化”才是创新,更新也是属于创新的范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也是一种创新,基于不同时段的创新。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基础不可或缺,没有基础,数学教育寸步难行。”“基础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补充的。”固本才能创新,固本是前提,创新是目标;并非“固本”必然“创新”,但没有“固本”,“创新”就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就像并非每个人都能像大厨烹饪出美味佳肴,但是“巧妇一定难为无米之炊”!另外,“固本”也要以“创新”为目标,不以“创新”为目标的“固本”是多余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