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规划 >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记录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记录

时间:2023-05-18 23:00:13

  1月8日上午9时,,清澈透亮的蓝天白云和空中掠过的飞鸟使北京的天空看起来比往常更为高远。

  一个小时后,: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现场,60位获奖代表先后上台,、。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60位科技工作者,有的两鬓泛白,有的风华正茂。他们代表着不分年龄、性别、国界的科技创新在我国遍地开花。

  当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学”第一完成人、45岁的潘建伟在代表所有获奖者作现场发言时,铿锵有力地抛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伟大时代!”

  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台下所有人对这句话的共鸣。

  潘建伟说,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让他们备受鼓舞和振奋。他分享了一段1996年的回忆。“导师塞林格教授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回答说,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2001年,潘建伟回国组建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批青年人才。”他自信地说。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九州,每个人都能一展所长,展翅高飞。

  “我们要努力创新,做出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心愿。”潘建伟在最后的发言中呼吁。

  这个心愿,一直在实践。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水库大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一完成人张建云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之所以能历时10余年“坚守大坝”并最终成功,是因为有一个信念:要用科技创新为国家和百姓解决大坝溃坝带来社会和生态灾难的隐患。

  这是一个朴实的信念,但朴实中见初心:人人可创新,创新为人人。在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每个人的一次振翅翱翔,带给后继者的会是一片更加开阔的天空。

,过去一年是我国发展克服多重困难和挑战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科技界喜报频传的一年。我国多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大奖中折桂,因对青蒿素研究成果有重大贡献,曾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发明奖、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等多个奖项的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潜能,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令世界瞩目,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结构性改革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在战略必争领域前瞻部署,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要通过改革,完善科研管理、人才评价等机制,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上,用活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潜能。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贯通,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汇聚众智众力,扩大创新供给。创新的深厚伟力在于民众之中。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破除束缚创新的桎梏,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打造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各级政府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满腔热情地为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让更多创新者梦想成真。要推进开放合作,打造创新高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更多海外技术、人才和资本到中国创新创业,积极推动我国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6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