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三去一降一补是什么

三去一降一补是什么

时间:2023-05-10 14:56:27

  三去一降一补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能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什么帮助吗?下面一起来了解吧!

  三去一降一补是什么?

  三去一降一补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双管齐下促进“三去、一降一补”

  2009年以来,,,为高层决策提供建议。

,要促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我认为,未来需要在财政、金融、投资、产业政策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采取针对性举措,在需求端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方面双管齐下,很好地加以落实。

  一、实施更有力度、重点突出的积极财政政策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建议2016年实施更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2016年赤字率可扩大至3%左右,财政赤字达2.1万亿元左右。

  从实施目标和领域来看,财政支出预算增长应加强结构性考虑,新增部分主要投向“促转型”、“调结构”重点支持的领域。加大财政赤字、财政支出与减税降费同时并举,尤其要减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负担。

  一是促转型和调结构应成为财政支出扩大的重点。加大力度发挥财政补贴对消费的杠杆效应,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增长,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助力“双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成长。

  二是实施更有力的减税降费。在融资成本依然偏高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税费成本应该成为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手段。建议2016年我国结构性减税3000亿元左右。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双创”企业、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负。通过税收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 2025”加快发展,对于“互联网+”企业可加大税收扶持。在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的同时,还应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费用负担。从需求侧来看,当下有必要推行结构性减税。个人所得税总额占比在结构优化中应适当下调,加大对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减税力度和行政收费减免力度。

  三是深化改革,保障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力度。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股权结构改革,通过释放非金融类和金融类国有资本,每年增加财政可用资金可达 1.5万亿元。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股权结构改革将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来源,而财政赤字扩大则可以创造减税空间。还应通过税制改革拓展中长期财政资金来源,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积极有序地推进去产能和去库存

  前些年过量的经济刺激导致产能急剧扩张,目前外需疲弱、投资增速下行、工业通缩加剧等因素叠加,导致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应重视并加强顶层设计、总体安排;以市场化方式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过剩产能,同时配合做好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等保障工作。

  应加大财政支持产能过剩治理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增加财政资金投放。去库存主要是去除房地产库存,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去产能和去库存过程中尽可能少破产清算,借力资本市场力量,加大金融业支持,更多采取兼并重组的形式。由于产能过剩和库存高企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不能指望迅速出台政策后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否则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去产能和去库存应该是一个既积极又稳妥的有序过程。

  未来需要有效推动区域协同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需求的持续增长促进去产能和去库存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54.77%,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城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不但能够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的过程中加快房地产库存的消化,激发有效需求缓解去产能压力,而且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基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依靠东部地区先行发展经验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大量中小型城镇,让中西部地区在当地完成城镇化转型。

  三、多方位结构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近年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成效并不显著。与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企业经营成本明显偏高,尤其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相对成本很高。未来应打“组合拳”,全面降成本,措施可以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具体包括,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税制改革,进一步正税清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通过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低社会保险费;通过创造利率市场化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电价市场化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通过流通体制改革和基本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在多方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降成本力度;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经营环境,降低各类经营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

  四、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

  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各类改革举措加快出台。

  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在遵循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组建和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向民企等多种所有制资本敞开大门。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稳健开展兼并重组,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金融市场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构建多种所有制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提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各类金融主体的金融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通过自贸区试点和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建设,扩大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提升金融系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对外开放度。2016年是资本市场改革关键之年,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推进《证券法》、《公司法》等市场基本法律的修订,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在执行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减少行政性干预。以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避免股票市场大起大落,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上市公司退市的基础性制度,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完善地方税体系、减轻企业税务负担、增强地方发展能力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加大金融对去产能、去库存的支持力度

  当下急需金融机构加大对去产能和去库存的支持力度,助推产业优化升级。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工作部署,调整经营策略,在信贷政策上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对过剩的、落后的产能严格限制信贷投放,严控信用风险,但不能盲目抽贷,要做好风险识别和客户分类;对行业内部分创新能力强、转型效果好的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金融支持,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应配合房地产限制政策的进一步松动,加大按揭贷款的投放力度,促进房地产库存的消耗。主动支持一、二线城市开发商扩大投资,以增加供给,抑制房价进一步上涨。充分利用金融业专业性优势,促进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生产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产业效益,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通过改革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加大金融支持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的力度。我国整体基础设施水平还不足发达西方国家的1/3,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又不足东部地区的1/3。基建投资项目、市政工程、棚户区改造、民生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仍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金融机构要加大相关领域支持力度,特别是为中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源泉,要加大对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的金融支持。有必要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等社会薄弱环节的扶持,加大力度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六、高度警惕并严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首先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并加强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继续采取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体量等措施,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规范各类金融风险,谨防不良率上升带来的违约风险激增,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遏制非法集资。当下应特别关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改革步伐加快背景下的内外联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2016年商业银行要把风险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杜绝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在全社会加大力度处置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银行业需特别关注和高度警惕市场上涌动的逃废银行债务暗流,前瞻性地采取针对举措,有效防范此类风险。面对不良资产和不良率上升的压力,要持续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围绕保持利润、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基本稳定的目标,突出抓好风险管理、息差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