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学习《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学习《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5-10 14:56:27

学习《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师爱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它无私地散发出光和热,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绿荫”、“人梯”,正是对教师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由衷的赞美。我深深地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定会把崇高的师德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时时刻刻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具体体会: 体会之一: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备要求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最精辟的概括。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收益终身的。同样,一个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也会赢得人民的信赖和社会的尊重。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需要用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只有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学生才会听你的,服你的,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最出成绩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另一方面,尽管时代在变化,然而一些支撑人类发展的道德品性和精神是不可丢弃的。优良传统中的奉献、责任等美好品质,构成了当今爱岗敬业的重要内容。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乐于献身教育的教师,他必定会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尽心尽责,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 体会之二:关爱学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爱不仅蕴含在教师的人格中,更是一种行动,体现于师生交往中。教师的爱具有奉献、平等、无私的特征。赋予爱的教育就如同涓涓细流浇灌每一块心田,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每一株幼苗。爱能开启学生心灵的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也正因为如此,爱的效果才是不可度量的。

关爱学生,首先学会尊重

尊重学生,教师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上海的特级教师潘小明老师在《我的课堂人生》中说:“在课堂中尊重孩子,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潜能,尊重他们的差异,

尊重他们出错的权利。”尊重,是民主教育的核心,是爱的胸怀。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爱,才会变得宽容,才能自然地流淌过学生的心田。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有了尊重,教师才可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了尊重,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生成。 关爱学生,还要学会欣赏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更应学会从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有一则生活小趣事不也是这道理吗?如果你在切苹果的时候是竖着切,那你看到的永远是一个普通的苹果核,但如果横着切,就会发现苹果核变成了一颗漂亮的五角星。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一个发现漂亮五角星的过程呢?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差,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不行。带着这种心态改变教育方式,你会发现很多颗漂亮的五角星。班级没有被爱遗忘的角落,让每个角落都充满阳光。

体会之三:不断更新知识是教师敬业爱岗的具体体现

师德的力量,就在于以自身有价值的成长去引领学生的成长。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教师敬业爱岗新的内涵。面对知识像滚雪球一样地急剧膨胀并加速陈旧的现实,今天的教师可能经常会处于“被学生问倒”或者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学生的尴尬之中,同时身处信息时代,网络化学习将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教师要适应形式的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必须抛弃陈旧的知识,不断吸收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做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不断地充实自己。另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现代科技,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创造性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得潜心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工作能力,在自己的课堂中高屋建瓴、左右逢源。

虽然教师的工作是平淡而琐碎的,但决不意味着平庸而乏味,在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工作充实而快乐的教师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育人的馨香。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追求师德的高尚,成为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