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 清北学堂2012年寒假遗传与进化联赛模拟试题(四)

清北学堂2012年寒假遗传与进化联赛模拟试题(四)

时间:2023-05-10 14:56:27

清北学堂2012年寒假生物分类模拟试题(四)

遗传与进化

一 注意事项:

1. 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 试题为单选和多选混排,每小题只标明分值,分值不代表是否为多选,是否为多选可从题干中判断。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3. 答题时间120分钟。

二 选择题

1. Hardy-Weinberg定律认为,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各世代间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初始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 ),群体就可以达到遗传平衡。

A. 一代随机交配 B. 二代随机交配 C. 三代随机交配 D. 无数代随机交配

-2-32. 环境变化突然使一种隐性等位基因完全致死。要使它的频率从10减少到10,这将经过多少

世代?( )

A. 900; B. 10; C. 1; D. 30; E. 3000。

3. A品种产量性状较好,但抗病性差,为了增加此品种的抗病性,将A品种与一抗 病品种杂交(已知抗病为显性),育种上使用何种方法使获得的新品种既有抗病 性又有A品种的丰产性。( )

A. 自交 B. 回交 C. 测交 D .随机交配

4.用最深红粒的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红粒,F2中大约有1/64为白粒,其余为由深至浅的红色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 ( )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5. 基因突变的多向性产生( )。

A. 等位基因 B.复等位基因 C. 显性基因 D. 互作基因

6. 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 )

A.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D.隐性基因容易在雌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7. 四倍体AAaa自交后,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

A. 1/16 B. 1/32 C. 1/8 D. 1/36

8. 有一染色体 a b c .d e f g 发生了结构变异而成为 a b f e d .cg ,这种结 构变异称为():

A. 易位 B. 臂内倒位 C. 缺失 D. 臂间倒位

9. 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断裂片段错接形成,这两条染色体是( )

A. 姐妹染色单体 B. 非姐妹染色单体 C. 同源染色体 D. 非同源染色体

10. 所谓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S(rr) N(rr) S(rr) S(rr)

A. S(Rr) B. N(RR) C. S(RR) D. N(Rr) S(RR) N(Rr) N(rr) N(RR)

11. 指出下列哪一种部分二倍体是组成型的合成 β-半乳糖苷酶(斜线左侧是染色体基因型,右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

侧是质粒基因型)( )

-+++-C+/++++ +++A. IOZ/F’I B. IOZF’O C. IOZ/F’I D. IOZ/F’O

12. F因子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以后也可以再环出,环出以后的F因子可能带有宿主的部分遗传物质。这种F因子称为 ( ) 。

+- A. Hfr B. F’ C. F D. F

13. 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

A. 24% B. 50% C . 76% D. 48%

14. 白猫与黑猫交配, F1都是白猫。F1相互交配, F2中白.黑.棕三种小猫的比例为12:3:1,是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A. 互补作用 B. 显性上位作用 C. 抑制作用 D. 环境影响

15. 1905年法国学者居埃诺发现小鼠中一种黄皮毛性状永远不会是纯种,相互交配后子代的分离比如下: 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的作用是( )

A. 黄色显性表现效应 B. 黄色显性表现效应

C. 隐性致死表现效应 D. 显性致死表现效应

16. 两个白化基因携带者结婚,生育的4个孩子中有2个是白化的概率?

A. 1/16 B. 54/256 C. 9/256 D. 1/2

17. 孟德尔做豌豆杂交试验所选的7对相对性状所对应的基因座位两两间

A. 均不可能连锁,因为他获得了自由组合定律;

B. 即使连锁,只要距离足够远,也能获得类似自由组合的结论;

C. 有连锁的情况,因此他提出了连锁与交换定律;

D. 产生了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因此他推出了各种被修饰的分离比。

18. 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AaBbCcDDEe自交后代中,A_bbC_D_E_表现型的概率是:

A. 9/256 B. 27/256 C. 3/256 D. 1/256 E. 9/128

19. 在转导中,

A. 载体DNA不可能是缺陷的噬菌体基因组;

B. 受体细胞可获得供体细胞的DNA 片段;

C. 致育携带着供体菌的很短DNA片段向受体菌边复制边转移;

D. 受体细胞获得完整的供体细胞DNA。

20. 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 使得个体的表型受母亲核基因组中基因的控制的现象即

A.母性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 B.母性影响(maternal effect)

C.持续饰变(dauermodification) D.感染遗传(influentious inheritance)

21.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纯合的严重的代谢缺陷病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两个正常的

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一个正常表型的儿子,那么儿子是此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3/4 B:2/3 C:1/2 D:1/4 E:1/8

22. T4噬菌体两突变型rx和ry杂交,将溶菌液稀释为10-m,取其0.1mL涂在E.coli B株平板上, 2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生成噬菌斑数为b;又将溶菌液稀释为10-n,取其0.1mL涂在E.coli K(λ)株平板上,生成噬菌斑数为k。可求得rx和ry突变位点间的重组率是

A. (2·k·10-n)/(b·10-m)

B. (2·b·10-n)/(k·10-m)

C. (2·b·10n)/(k·10m)

D. (2·k·10n)/(b·10m)

23.脉胞霉nic + × + ade杂交结果为

子囊型类

实得子囊

数 808 1 90 5 90 1 5 PD NPD T T PD NPD T

nic和ade基因座位间的重组值是

A. (0.5T+NPD)÷总子囊数=[0.5×(90+5+5)+1+1]÷1000

B. (0.5 NPD+T)÷总子囊数=[0.5×(1+1)+90+5+5]÷1000

C. (0.5 PD+T)÷总子囊数=[0.5×(808+90)+90+5+5]÷1000

D. (0.5T+PD)÷总子囊数=[0.5×(90+5+5)+808+90]÷1000

24. 一个二倍体物种,在A基因座位上有10个复等位基因,在B基因座上有8个复等位基因;A、

B两个基因不连锁。请问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几种?

A. 18种 B. 1980种 C. 80种 D. 1260种

25. 某植株基因型为Ab/aB的个体所产生的重组配子AB和ab各占4.5% ,则A-a和B-b两个基因座的距离为 个图距单位。这样,在1000个孢母细胞中有 个细胞在上述两基因座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单交换。

A.9, 180; B. 18, 90; C. 18, 360; D. 4.5, 90。

26. (单选题)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有:

A. 突变

B. 选择

C. 迁移

D. 遗传漂变

E. 以上都是

27. 突变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A. 基因突变供给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

B. 假如长期连续发生A1→A2的突变,最后这一群体中A1将完全被A2代替。这就是由于突变而

产生的突变压。

C. 隔离是产生新的遗传变异的重要因素。

D. 生殖隔离可以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之目的。

E. 突变本身就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一种力量。

28.有关物种,不正确的说法是:

A. 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以及具有一定自然分

布区域的生物类群。

B. 微观进化是指发生在一个种内的进化,宏观进化是指在物种以上水平的进化。

C. 物种的形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渐变式的,另一种是爆发式。

D. 爆发式的物种形成一定经过亚种阶段。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3

E. 通过染色体的变异或突变以及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在自然界可逐渐形成新种。

29. 关于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SS),请判断一个正确的答案:

A. ESS指种群中大多数成员经常采用的、能最大程度中伤争斗对手的争斗模式。

B. 假定动物中存在两种争斗策略——鹰式(H, 一直打到决出胜负)和鸽式(D, 一方略占优

势,另一方就遁走)。鹰式和鸽式平均混用,就是ESS。

C. 当争斗双方都是鸽式时,一方可能期望获得正收益;当双方都是鹰式时,一方所能期望的

收益可能是负值。

D. 当质量较好的粪块上聚集的雄蝇密度增加时,某雄蝇就选择质地较差的粪块,这符合ESS。 E. 以上说法都对。

30. 关于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生代哺乳动物在南大陆发现较多,相关研究起步很早。

B.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是指哺乳动物演化过程中源于裔亲的相互关系。

C.现生哺乳动物由单孔类(如鸭嘴兽)和兽类(如袋鼠)这一姐妹群构成。

D.哺乳动物可定义为由单孔类和兽类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构成的一个支系。 E.传统的哺乳动物学研究不注重牙齿形态的特征。

31. 关于鱼类的起源和进化,正确的选项有:

A. 鱼类出现于古生代的志留纪,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类。

B. 鱼类包括棘鱼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

C. 到新生代鱼类达到全盛时代,成为脊椎动物中的最大类群。

D. 在大约4亿年的白垩纪出现的鱼类化石除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外,还有棘鱼类和盾皮鱼

类。

E. 现今发现最早的类似后口纲动物的化石叫做甲胄鱼。

32. 有关鸟类的系统演化,以下正确的选项有哪些?

A.

B.

C.

D. 鸟纲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出现最晚,数量最少的一纲。 不同鸟类之间的差异远比哺乳动物等少。 鸟类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史前鸟类的化石非常稀少珍贵。 用DNA-DNA杂交法对鸟类进行分析非常准,不会使过去认为较高等的类群被降为较低等

的类群

E. 有些不同科鸟类间的区别某些同科而不同属的哺乳类间的差别还小。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33. 请指出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两个基本功能(选出两项)∶

A.连接两个姊妹染色单体 B.分泌蛋白酶将姊妹动粒解开

C.为动粒微管的装配提供位点 D.为纺锤体微管的形成提供主要的成核中心 E. 提供染色体DNA重组的节点

34. 有关中心法则(genetic central dogma),以下选择项正确的是:

A. 该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复制,以及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

B. 该法则并非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C. 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是对中

心法则的否定。

D. 该法则说明,DNA同RNA之间以及核酸同蛋白质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

4

E. 根据所获得的证据,细胞中应有另一套反向翻译机构。

35. 有关原肾,正确的选项是:

A. 原肾是爬行动物等低等后生动物的排泄器官。

B. 由外胚层陷入形成,通常由焰细胞(焰茎球)、许多具分支的原肾管和原肾孔组成。

C.主要功能是调节酸碱度和排泄。

D. 典型的原肾为一条迂回的管子,一端开口于肾口,具带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体表为肾孔。

E. 比后肾更为进化,后者始见于环节动物。

36. 以下特征中,哪个不是环节动物的:

F. 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G. 身体分节是动物发展的基础,而且有了刚毛和疣足,使运动敏捷

H. 身体分节,同律分节占优势力

I. 有真体腔,多具开管式循环系统

J. 感觉发达,接受刺激灵敏

37. 有关生物发生律,正确的说法是:

A.生物发生律海克尔用生物进化论观点总结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

B.生物发展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个体发育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

C.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D.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个体发育过程。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8. 中性学说是分子水平上的进化学说,可以做如下理解:

A.随着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同一种分子中的氨基酸或核苷酸以一定的速率置换着。

B.分子水平上的氨基酸或核苷酸置换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其中多数对生物的性状表现出有利或有害。

C.中性突变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

D. 随机漂变即使经过漫长时间,也不会使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出现巨大的差异。 E.中性突变在种群中的保存、扩散和消失完全是随机的。

39. 遗传在行为中的相对作用是

A.决定行为的精细性 B.决定行为的局限性

C.决定行为的表现型 D.启动行为的继承性

40. 一个基因座位上有 n个复等位基因,可能产生几种基因型?

A.

B.

C. n+[n(n-1)/2] n+[n(n+1)/2] n+[2n(n-1)/2]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C. 2n+[n(n+1)/2]

41. 人类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显性遗传病,杂合体患者可以同时有多发性 骨折、蓝色巩膜和耳聋等症状,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临床表现。像这样的个体间基因 表达的变化程度称为

A. 外显率(penetrance)

B. 表现度(expressivity)

C. 遗传力(heritability)

D. 育种值(breeding value)

5

42. E.coli不同Hfr菌株表现为不同的转移起始点和转移方向。下面给出几个Hfr菌株的基因转移次序,利用这些数据确定细菌基因组的物理图。 Hfr菌株 基因转移次序 I ACE II DBE III EBD IV CAD

A. 题目缺条件,确定不了

B.

C.

D.

作用叫 43. 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型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间的抑制或遮盖

a) 抑制效应(suppression effect)

b) 超显性(overdominance)

c) 上位基因(epistasis)

d) 莱特效应(Wright effect)

44. Antp(触角腿)、Ly(缺刻翅)、和Sb(短刚毛)是果蝇第3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Antp/Ly Sb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观察数据如下:

子代表型 触角腿 851 缺刻翅、短刚毛 823 触角腿、短刚毛 73

短刚毛 42 缺刻翅 77 触角腿、缺刻翅 18

触角腿、缺刻翅、短刚毛 6

野生型 6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数目 那么,双交换的干涉值(interference value, I)等于:

A. 3.8 B.8.5 C. 12.3 D. -0.96

—45. .当母亲的表型是ORhMN,子女的表型是ORh+MN时,则其父亲的表型为( )

——A. ABRh+M B. ARh+MN C. BRhMN D. ORhN

46. 关于遗传、发育、进化在基因水平上的统一,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 个体发育、系统发育(进化) 以遗传为基础, 而遗传学归根结蒂是基因学。

B. 遗传、发育、进化的共同基础是基因。

C. 从遗传学角度看,个体发育就是细胞内的基因大致按照一定的时空程序表达而实现的过程。

D. 在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控制了大量性状,而且母体效应只在生殖细胞结合时发挥作用。

6

E.个体发育就是基因型实现表现型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7. 将遗传学与生物进化结合,可见,

A.在自然选择压力下,不断出现的突变基因汇入生命体系,形成了日趋复杂的遗传信息流。

B. 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综合, 产生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

C. 基因突变和遗传重组使得遗传信息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D. 在选择和隔离等机制的作用下,生物得以趋同进化形成特殊物种。

E.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而非群体。

48. 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传递方式:

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染色体都存在典型的周期性变化。

B.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一样,都是通过自我复制后分配到子代细胞中。

C. 真核是通过连续开始新的DNA 复制,表现为一个复制单元多个复制叉,而原核可以 有多个复制起点。

D.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不能在二分裂时把遗传物质均分到子代细胞。

E. 在真核生物中,亲代遗传物质(DNA)复制后经减数分裂而减半地分配到配子中。

49. 在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史上:

A. Beadle 和Tatum 利用脉孢霉突变体证明了单个基因与单个酶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概念。

B. Avery等在肺炎双球菌中证实了转化因子是DNA或RNA,阐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C.第一代分子标记为RFLP,第二代分子标记为RAPD和EST等,第三代分子标记为SSR和SNP等。

D. 2006年,人类基因组图谱第三次宣告完成。

E. 人们证实了核苷酸序列和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间的线性对应关系。

50. 关于种质学说:

A.该学说认为细胞核中的特定物质(染色质)能赋予细胞以特殊性状。

B.认为生物体在一生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变化只表现于体质上,而与种质无关,后天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C. 体质(存在于性细胞中)储存着该生物特有的全部定子,并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

。 D.认为在生物体的各部分细胞当中,都存在许多泛生子(pangen)

E.认为,是在全身的各个部分中形成的,汇集后在血管当中流动,并通过进到中。

51. 关于“去分化”和“转分化”的陈述,哪些正确?

A.一种类型分化的细胞不可能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

B. 植物中的去分化细胞则成为薄壁细胞,形成愈伤组织(callus)。

C.动物中的去分化细胞具有胚胎间质细胞功能。

D.一些肿瘤的发生就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又重新经历去分化过程产生的恶果。

E.分化细胞的某些形态丧失了,但功能特性则基本都保留。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52. 对于双因子杂交试验而言,F1代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 ,F2代基因型比和表现型分离比分别为

A.(1:2:1)和(2:1) B.(1:2:1)和(3:1)

32 23C.(1:2:1)和(3:1) D.(1:2:1)和(3:1)

53. 家猫中有一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杂合时,呈无尾性状;而在纯合体时,又造成致死结果。

当一只无尾猫跟另一只无尾猫杂交时,子代表现型为:

A. 全部无尾 B. 无尾:有尾=3:1 C. 无尾:有尾=2:1 D. 无尾:有尾=1:2

54. 性连锁基因的剂量补偿效应:

722 22

A.在人类,通过Lyon化机制实现,正常女性个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必有一条随即失活。 B.在果蝇,通过特殊的Lyon化机制实现:正常雄性个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基因超表达。 C.在人类,通过女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失活实现;在果蝇,通过X染色体数目变化实现。 D.上述选项中A和B正确。

55、Hfr× F 中断杂交试验,结果如下图。a~f 是基因位点,X坐标为时间,Y坐标为重组率。可

-

以推测Hfr菌株的连锁图为

A. C.

B. D.

56. 下面是关于红色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遗传分析的陈述,请选择最佳选项。 A. 由于红色脉孢霉的子囊狭窄,减数分裂后的4个同源染色体在子囊中顺序排列

B. 作为细菌遗传分析的模式物种,红色脉孢霉可以利用着丝粒作图法进行基因定位

C. 在红色脉孢霉中,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MⅡ)的比例可用于计算某基因位点与着丝粒的重组率。 D.由于红色脉孢霉的子囊狭窄,减数分裂后的4个染色单体在子囊中顺序排列。

57. 两个已知作物品种P1和P2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测得后代的抽穗期年平均值及方差如下表。请问,F2抽穗期表型差异中有多大比例是可以遗传的?

世代 P1 P2 F1

F2(F1×F1后代) B1(F1×P1后代) B1(F1×P2后代)

抽穗期平均值

45.47 96.64 64.58 74.20 54.60 81.90

方差值 38.57 36.12 18.41 141.23 60.73 120.02

北清

堂学

t h

:tp

ww//

nc.txbq.w

A. 92% B. 72% C. 78% D.62%

58. 关于乳糖操纵子,哪些说法正确:

A.当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基因之上时,乳糖会起诱导作用,它与阻遏蛋白结合,使之从操纵基因上脱落下来。

8

B.启动基因位于操纵基因之后,二者紧密相邻。

C.葡萄糖通过活化环腺苷酸间接活化启动基因,使结构基因活化。

D.结构基因同时受两个开关基因(操纵基因与启动基因)的调控。

E.通过乳糖操纵子,可以知道细菌正常情况下自动优先利用乳糖,获得更好的能源。

59. 下列描述分子标记的用语,哪一个是对的:

A.RAPD和AFLP建立在PCR基础上;

B. RAPD和RFLP建立在PCR基础上;

C.RAPD和AFLP技术重复性好,使用广泛;

D.RFLP和AFLP技术重复性最不好,使用不广泛。

60. 关于基因组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基因组中DNA的含量完全能代表其物种进化程度;

B. 基因组的结构、基因数目和基因功能是固定的;

C.染色体基因组的排列是随机的;

D.所有生物的形状、发育都是由基因组的特性决定的。

61.关于DNA核苷酸替换或增减及其生物学效应,请判断正确选项:

A.碱基替换为另一对碱基所造成的突变,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突变,其中转换是发生在同类碱基之间的替换,这种替换较为少见。

B.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均造成翻译时阅读框的移动。

C.不论是由于碱基替换还是碱基数目改变引起的突变,都有可能使由那个基因决定的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

D.人类中有一种血红蛋白病,叫做镰形细胞贫血症,就是移框突变造成基因功能重大变化的实例。

E.三核苷酸重复片段扩增突变(TREM)是不稳定的,它可随着世代的传递而放大。

62. 人类脆性X综合征起因于在X染色体上FMR-1基因5’非翻译区的(CGG)n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扩增。请判断以下说法哪些正确:

A.女性携带者CGG区不稳定,在向受累后代传递过程中发生扩增;

B.发病年龄与重复拷贝数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C.DNA中这样的重复序列拷贝数可发生不稳定的持续扩增。

D.这种扩增在男性生殖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比女性更为容易发生。

E.这种扩增与染色体间的不等交换没有关系。

63. 以下选项是谈诱变剂的,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A.碱基类似物是一类化学结构特殊的化学制剂,如5-溴尿嘧啶和亚硝酸盐。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B.碱基类似物在不妨碍基因复制的情况下能渗入到基因分子中,在DNA复制时可引起碱基配对差错。

C.2-氨基嘌呤导致A∶T→G∶C或G∶C→A∶T碱基替换。

D.亚硝酸有氧化脱氨作用,可使G第2个碳原子上的氨脱去,产生黄嘌呤,进而产生转换或颠换突变。

64. 原黄素、吖啶橙等可以通过插入到DNA双螺旋双链或单链的两个相邻的碱基之间,起到插入诱变的作用。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都是扁平的分子,但不易在DNA复制时插入。

9

B.若插入剂插入在DNA模板链两个相邻碱基中,合成时新合成链必须要有一个碱基在插入剂相应的位置上,以填补空缺。

C.DNA新合成链上一旦插入了一个碱基,那么下一轮复制就会增加一个碱基。

D.在合成DNA新链时如果插入了一个分子的插入剂取代了相应的碱基,那么在下一轮复制时既不会减少一个碱基,也不会增加一个碱基。

65. Muller-5技术可以有效检出果蝇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特别是致死突变。请勾选下列正确选项:

A.Muller-5品系,是人工创造的一个果蝇品系,其中倒位区段的存在可以抑制杂合体X染色体的交换重组。

B. 用经诱变处理的雄蝇,与Muller-5品系雌蝇杂交,得到子一代后再做单对交配,看F2代的分离情况。如有致死突变,子二代中就没有野生型雌蝇。

C.用经诱变处理的雄蝇,与Muller-5品系雌蝇杂交,得到子一代后再做单对交配,看F2代的分离情况。如有隐性的形态突变,则除Muller-5雄蝇外,还可出现具有突变性状的雄蝇。

D.这一技术可以检出完全致死的隐性基因,不管这种致死作用发生在成蛹期以前还是之后。

66. 草履虫以什么方式繁殖?

A. 仅为二分裂 B. 仅为出芽生殖 C. 二分裂与出芽生殖 D. 二分裂与接合生殖

67. 有性生殖

A. 过程简单 B. 可使两个有利突变存在于一个后代体内

C. 在一套基因发生致死突变时,另一套可使其生存下来 D. 有利于丰富基因库

68. 下列哪些是通过杂交产生的?

A. 无籽葡萄 B. 杏梅 C. 味道鲜美的梨 D. 无籽葡萄柚

69. 现代人种没有纯种是因为:

A.杂交 B.连锁 C.隔离 D. 种族定律

70. 关于植物雄性不育,请选择正确选项:

A.核不育型受一个隐性基因(ms)控制,纯合体(msms)表现雄性不育。

B.核不育型雄性不育能被显性基因(Ms)恢复,杂合体(Msms)的后代呈孟德尔式分离,可使群体保持一致。

C.质核不育型是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的。质核不育型必须有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相应的隐性核基因配合。

D.质核不育型中,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存在时,或核内有相应的隐性基因(rr)时,个体就表现雄性不育。

E.质核不育型中,如果细胞质基因是正常可育的(N),即使核基因是rr,个体仍正常可育。

71.下列不属于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区别的是( )。

A. 常染色质分散度小,异染色质分散度大

B. 在间期,常染色质能乙酰化,而异染色质不行

C. DNA合成时,常染色质在S期末复制,异染色质在早S期复制

D.常染色质可转录,异染色质通常不转录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0

72. 动物的细胞周期长短主要有哪个时期决定?

A. G1 B.S C.G2 D.M

73.下列对细胞分裂描述正确的是。

A.交叉不一定发生断裂

B.极体中缺少染色体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同一时期

D.人类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四分体数目是46

74.下列对染色体描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B.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所以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

C.人有23对每对相同的染色体

D.染色体是所有生命细胞的遗传物质

75.双倍体细胞的特性有:

A.能进行减数分裂但不能有丝分裂 B.能进行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C.能进行有丝分裂但不能减数分裂 D.不能再分裂

76.细胞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

A.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B.染色体如丝状结构一样可见

C.染色体粘附在纺锤体上分成明显的两部分 D.核膜看不清

期的细胞可以通过什么特征与减数分裂前期I的细胞区别开来?

A.前者中染色体的含量是后者的一半 B.前者中染色体的含量是后者的两倍

C.减数分裂细胞中形成四倍体 D.有丝分裂细胞中形成四倍体

78.缅胞的有丝分裂在有机体的生活史中的作用在于

A.修复受损组织

B.假如有机体是多细胞,有丝分裂可以用于个体的生长

C.假如有机体是单细胞,有丝分裂可以用来繁殖出相同的个体

D.上述各项

79.下列对有丝分裂描述不正确的是:

A.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前期

B.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细胞分裂期

C.最适合进行染色体计数的时期是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80. -个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18条染色体,该细胞经3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含有几条色体?

A.9 B.18 C.36 D.54

81.下列有丝分裂间期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平静无变化 C.依次为G,期、G:期和S期

B.、DNA复制 D.DNA复制发生在G2期

82.人类中,色盲男人在男人中约占8%,假定色盲是伴性隐性遗传,试问色盲女人预 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应是多少?携带色盲基因但表现正常视力的女人应为多少?

A.0.64%, 14.72% B.0.64%, 14.7% C.0.46%, 14.72%

D. 0.64%, 17.42% E. 0.641%, 14.72%

83.有丝分裂期间的棒状结构是

A.中心体 B.染色体 C.核仁 D.纺锤丝

84.在一个群体中,显性基因是否比隐性基因更易于传播?当在一个群体中各等位基因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1

的相对频率发生变更后,试问平衡如何保持?

A.显性基因比隐性基因更易于传播。因为显性基因和一些在选择中占优势的表

现型有关联。随机交配能使群体保持平衡。

B.显性基因并不比隐性基因更易于传播。除非该显性基因和一些在选择中占优势的表 现型有关联才更易于传播。随机交配能使群体保持平衡。

C.显性基因并不比隐性基因更易于传播。除非该显性基因和一些在选择中占优势的表 现型有关联才更易于传播。按一定比例人工干预基因型组成能使群体保持平衡。

D.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均可能易于传播。只要该显性基因和一些在选择中占优势的表现型有关联就更易于传播。随机交配能使群体保持平衡。

E.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均可能易于传播。只要该显性基因和一些在选择中占优势的表现型有关联就更易于传播。按一定比例人工干预基因型组成能使群体保持平衡。

85.中心粒

A.成对出现 B.位于核膜上 C.在间期进行分裂 D.先于纺锤体形成

86. 下列对端粒描述不正确的有哪些?

A.端粒的作用是保护染色体末端 B.端粒和核仁相连,使染色体定位

C.正常细胞中端粒保持不变 D.癌细胞中端粒保持不变

87.秋水仙素对细胞的作用机理是:

A.抑制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分裂 C.破坏微管结构 D.破坏染色体

88.减数分裂会发生在什么器官中?

A.肝脏 B.胰腺 C.卵巢 D.新生儿的骨髓

89.下列对减数分裂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有关 B.减数分裂的两个阶段DNA都会发生复制

C.联会是同源染色体配对 D.减数分裂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

90.下列对减数分裂时期描述不正确的有哪些?

A.减数分裂中期I的赤道板处有二价体 B.减数分裂中期II的赤道板处有二价体

C.网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I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II

91.减数分裂I有哪些特征?

A.形成四分体 B.发生交叉

C.着丝粒分离 D.赤道板上四分体的数目是单倍体的数目

92.对下列减数分裂的前期I作出正确选择(之一)。

(1)与细线期符合的特征:

A.前期的第一个阶段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染色体的两条单体

C.染色体的两端附着在核膜上 D.上述各项

(2)与偶线期符合的特征:

A.同源染色体配对 B.染色体包括四条染色单体

C.染色体是二价的 D.上述各项

(3)与粗线期符合的特征:

A.染色体缩短变粗 B.出现重组节

C.交换在姊妹染色符合的特征 D. 上述各项

(4)与双线期符合的特征:

A.联会染色体分离 B.联会丝复合物分解

C.二同源染色体完全分离 D.上述各项

(5) 与终变期符合的特征:

A.RNA合成停止 B.染色体脱离核膜 C.出现纺锤体 D.上述各项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2

93.进行染色体计数最好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末期 E. 减数分裂终变期

94.如果一个母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有28条染色体,则配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A.28 B.21 C.14 D.7

95. 是选择正确选项:

A、在大多数动物中,卵比精子携带较多的细胞质。

B. 对某些基因的次级作用方面,母本的影响多于父本。

C.在细胞质中的基因无染色体作为载体,通过母系遗传。

D,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如果某项杂交涉及到隐性的伴性基因时,就

会观察到该性状的交叉遗传现象。

E.有的性状虽从母体传递给它的子代,但并不持续地在母系中遗传。

96.孟德尔的测交是将未知基因型和什么基因型杂交?

A.纯和显性 B.纯和隐性 C. 杂合体 D. 随意

97.下列对测交描述正确的是:

A.只用杂种 B.只用纯种 C.测定生物是纯合显性还是杂合显性 D. 只用隐性

98.下列人类性状不是隐性性状的是:

A.卷曲头发 B.Rh因子阴性 C.浅色头发 D.色盲

99. -般来说,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几率都是1/2,如果一对夫妻生3个孩子,两男一女的几率是

( )。

A.1/2 B. 2/3 C.3/8 D.5/8

100.如果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交配(黑色显性,白色隐性),产生的4个后代中可能的表现型为

( )。

A.全黑 B.三黑一白 C.两黑两白 D.以上任何一种

101.在豌豆后代中,一半为高株,一半为矮株(丁表示高株,显性),可能是由哪种杂交产生的?

A. TT×tt B. Tt×Tt C. tt×tt D. Tt×tt

102.人类中锐利的眉毛是显性的,平滑的眉毛是隐性的。王红的父亲有锐利的眉毛,但她和她母亲都是平滑的眉毛,她父亲的基因型是( )。

A.BB B.Bb C.bb D.不能确定

103.某种猪的皮肤两种性状分别是光滑(S)显性子粗糙(s),黑色(B)显性于白色(b),在SsBb×

Ssbb的交配后代中光滑白皮猪的数目是( )。

A.大约每8只中有4只 B.大约每8只中有3只

C.大约每8只中有2只 D.大约每8只中有1只

104.如果黄色果实(y)对绿色果实(y)为显性,矮株(L)对高株(z)是显性,那么YyLl基因型的植株

和yylt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

A.所有后代都是矮株,黄果 B.3/4是矮株,黄果

C.1/2是矮株,黄果 D.1/4是矮株,黄果

105. XXYyZz个体和Xx YyZz个体杂交其子代中出现XXYYzz的几率是( )。

A. 1/8 B.1/16 C.1/32 D.1/64

106.父亲是AB血型,母亲是B型,子女不可能的血型是( )。

A.A B.B C.AB D.0

107.现在你有50只不同种类的狗,从中选出最大的公狗和最大的母狗,并使其交配,然后阉割其

他的狗。假设食物供应充足,那么你认为下一代的狗将( )。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3

A.平均比它们的父母大 B.平均比其他的狗(除其父母之外)大

C.都与上一代的狗同样大小 D.都比上一代的狗大

108.X、Y、Z是三个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经重组实验表现的XY的重组率为40%,xz的重组

率为5%,YZ的重组率为35%,下列对基因顺序描述正确的有( )。

A.基因顺序为X、Z、Y, B.基因顺序为Z、X、Y,

C.ZY间距离比XZ间近 D.XY间距离比XZ间近

109. 关于有头类及其相关的进化,以下说法哪些正确?

A.原始有头类随后进化,产生原始无颏类和原始有颏类。

B.这一进化过程产生的颏是能上下运动的、有主动咬合能力和能进行捕食的器官。

C.原始有头类之前的线系分支依次由原始无头类产生了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D.原始有头类之前的原始无头类还产生了原始后口动物和半索动物。

E.产生能上下运动的、有主动咬合能力和能进行捕食的器官后,脊椎动物的进化分为水中发展、

由水上陆和高等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发展等3个阶段。

110. 关于脊椎动物肾脏的进化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肾单位的数目由少到多; B.肾口由无到有;

C.由体腔联系到血管联系; D.肾脏发生部位从体腔中后部移向体腔前部。

111.关于脑的进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等脊椎动物的嗅脑比低等脊椎动物的嗅脑发达得多;

B.从古纹状体到新纹状体的进化伴随着由两栖类向爬行类的进化;

C.新脑皮开始出现于爬行动物,发展为高级神经活动中枢是哺乳动物新脑皮的进化特征;

D.小脑半球(新小脑)为哺乳动物所特有。

112. 关于眼及其辅助器官的进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低等原索动物文昌鱼还没有感光器官;

B.圆口类和鱼类均无泪腺和其他眼腺;

C.泪腺管首次出现于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除了瞬膜外,还有常见的哈氏腺和发达的泪腺。

113. 有关植物的进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些水生被子植物的木质部的导管非常发达,因为作为重新回到水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充裕

的水环境需要导管的疏导作用。

B.等世代交替只在藻类和蕨类植物中有。

C.被子植物的配子体仍存在,其中雌配子体只有7个细胞,雄配子体只有2个细胞。

D.从演化的观点看,花的一小部分是叶的变态。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14. 酒窝的遗传方式是显性的。一个男人两颊就有酒窝,其妻子无。他们生了8个孩子,有趣的是均

有酒窝。这个男人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

A. Aa B. AA C. aa D. 不好确定

115.叠层石由蓝细菌层层堆积形成.是在浅水区发现的。它们像不大的岩石.但开始时却是有机物。

叠层石化石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显示了:

A.地球的起源 B.自养现象的起源 C.海洋铁的氧化

D.大气圈中臭氧层的出现E.生命的出现

答:B

14

116. 关于生物进化的某些原因有如下说明,请判断哪项正确:

A. 由基因流的速率来度量,遗传上的有效移动量往往比生物的移动量要小得多;

B. 基因流跟群体的有效大小关系不大,但影响群体间界限的清晰度;

C. 在一个有限群体中,遗传漂变将可能使等位基因丢失,而且不可能有补充遗传变异的突变;

D. 从进化的角度讲,由于近交偏离遗传平衡的结果,使连续世代间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为

新类型的产生和形成提供可能。因此,近交是依附于自然选择的进化力量。

117. 关于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大致分为对于阶段一(物种形成的开始阶段,生殖隔离是遗传分化的副产品)和阶段二(生殖隔离的完成阶段)。请将正确的项目选择出来:

A. 阶段一开始于一个种内类群中因遗传分化而导致的基因交流阻隔;

B. 当两个种内类群在遗传上发生的分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时,就出现生殖隔离;

C. 由于阶段一的生殖隔离是遗传分化的副产品,所以受自然选择所直接推动;

D. 第一阶段的生殖隔离主要是合子前生殖隔离,第二阶段的生殖隔离主要是合子后生殖隔离; E. 如果阻止处于第一阶段的两个同种类群间基因流动的外部条件消失了,则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产生单个基因库或形成两个物种。

118. 对以下几项与分子进化相关的陈述哪项正确?

A. 通过测定发现,所有生物世系的基因一直在以相当稳定的速率积累着,碱基替换的平均积

累几乎与放射性衰变过程一样,相当有规律;

B. 要进行分子钟的校正,必需大量的已精确断定年代的古生物化石;

C. 分子树虽然不能表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但却包含着其分歧年代的信息;

D. 在直接影响蛋白质功能的DNA位点上,进化速率一般较快。

119. 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规律很有研究的必要。请选出正确的描述:

A. 进化中组蛋白H4的较高氨基酸替换率同它的极其重要的功能息息相关:同DNA有序地联系,控制遗传信息表达;

B.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20种氨基酸中的最小者,甘氨酸的比例与蛋白质在进化中氨基酸的替换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因为它被任何其他氨基酸替代,都可能有损于蛋白质的功能;

C. 进化中组蛋白H4的较低氨基酸替换率同它无关紧要的功能有关:联系DNA,形成紧密结构;

D.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20种氨基酸中的最小者,甘氨酸的比例与蛋白质在进化中氨基酸的替换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因为它被任何其他氨基酸替代,都可能有损于蛋白质的功能。 120. 根据生存竞争的原理判断如下情况哪一种最可能是两种近缘鸟(X和Y)喙长的统计结果。已知A~F是某一资源有限的广阔地区从西向东的几个区域,其中,A、B只有X栖息,E、F只有Y栖息,C、D是两者的共存区。根据生态特点,喙的长度跟食源特征密切相关,X和Y在栖息地已经生存相当长时期了。

A. 在A、B地区X的平均喙长是25.7mm,在C、D地区X的平均喙长是22.3mm,在C、D地区Y的平均喙长是29.4mm,在E、F地区Y的平均喙长是26.1mm;

B. 在A、B地区X的平均喙长是29.4mm,在C、D地区X的平均喙长是25.7mm,在C、D地区Y的平均喙长是26.1mm,在E、F地区Y的平均喙长是22.3mm;

C. 在A、B地区X的平均喙长是22.3mm,在C、D地区X的平均喙长是26.1mm,在C、D地区Y的平均喙长是25.7mm,在E、F地区Y的平均喙长是29.1mm;

D. 在A、B地区X的平均喙长是22.3mm,在C、D地区X和Y的平均喙长均接近25.9mm,在E、F地区Y的平均喙长是29.4mm。

----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5

实验题:

实验题1. 要做实验研究: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细胞核、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为你提供了3种小麦种子材料——电子束辐射材料、秋水仙素处理的材料和对照材料。请阅读相关操作过程,并以选择正确答案方式回答各个问题:

第一步:制片:

(1)酸解:从固定液中取出数条根尖,放入青霉素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3次,用滤纸条小心把水吸干,然后加入( )进行酸解,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解离15min,吸出多余的酸解液,加蒸馏水洗3次,用滤纸条将水吸干。

问题1:上述括号中应填:

A.预热的60℃1N的40%乙酸 B.预热的60℃1N的盐酸

C.冰浴的1N盐酸 D.冰浴的40%乙酸

(2)染色:加入Schiff’s试剂,放入黑暗(最好在10℃条件)条件下,染色0.5-4hr,可过夜。

问题2:这里的Schiff’s试剂是:

A. 孚尔根染色试剂

B. 由亚硫酸盐、乙酸和碱性品红配制而成

C. 若干成分混合配成的,可使碱性品红醌式结构中的共轭双键打开

D.改良品红加亚硫酸盐的混合制剂

(3) 压片:从染色液中取出经染色的根尖,用滤纸吸干水分,放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切去根冠部分,再把生长点部分切成2-3段,其它部分弃掉,加一滴( ),盖上盖玻片,用镊子轻

,敲,使细胞散开,拇指紧压,镜检。如果染色时间较短,染色体颜色较浅,还可以加半滴( )

进行复染,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问题3:上述两个括号可以分别填:

A. 45%乙酸,改良品红

B. 45%乙酸,丽春红

C. 45%硫酸,改良品红

D. 45%乙酸,氨基黑

E. 45%硫酸,丽春红

第二步:观察:

仔细寻找细胞间期、分裂相,鉴别是否有各种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存在。

问题4:请就观察内容选择正确选项:

A. 微核的存在说明致畸因素能够促成细胞融合

B. 染色体畸变中可能包含由微管在两个染色体之间形成的染色体桥

C. 化学因素诱导可产生多倍体,而且常看到其中一定程度按染色体组聚集的成簇现象

D. 在间期、分裂相均可以看到畸变染色体和微核

实验题2. 本实验内容是: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制备和染色体特征观察与区辨。请阅读相关操作过程,并以选择正确答案方式回答各个问题:

第一步. 唾腺的解剖:

果蝇唾腺位于( )。选取肥大、行动迟缓的三龄幼虫,放在载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在实体镜下,左手持解剖针按住幼虫的中部,右手持解剖针压住幼虫头部并向外拉,随着头部脱离身体,可将一对( )的唾腺拉出。唾腺由( )构成,往往和一些( )相连,可用解剖针将唾腺剥离干净。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6

问题1. 请依次填写上述括号里的内容:

A.幼虫体前1/2处, 呈黄色袋状,双层细胞,脂肪体

B. 幼虫体前1/6-1/4处, 呈半透明袋状, 单层细胞, 腺状体

C.幼虫体前1/3-1/2处,呈半透明袋状,单层细胞,脂肪体

D.幼虫体前1/3-1/2处,呈黄色袋状,两层细胞,脂肪体

第二步. 酸处理:

吸去多余的生理盐水,加一滴( )处理5-10min ,目的在于( )。

问题2. 请依次填写上述括号里的内容:

A.5N盐酸,松软组织和利于着色 B. 5N盐酸,松软组织和增加有丝分裂相

C.45% 乙酸,松软组织和增加有丝分裂相 D.45% 乙酸,利于着色和增加有丝分裂相 吸去多余的酸,在载片上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第三步. 染色及压片:

吸净水分后,在唾腺上加一滴( )染色,染色10min左右。当腺体被染成一定色度

后,即可盖上盖片进行压片,压片用力要适当。

问题3. 请填写上述括号里的内容:

A.改良石炭酸品红 B. 醋酸洋红 C.Schiff’s试剂 D.碘化丙锭

第四步.显微镜观察。

实验题3. 本实验内容是: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请阅读相关操作过程,并以选择正确答案方式回答各个问题:

I. 实验原理 原则上讲,人体所有处在旺盛分裂的细胞群和体外培养的旺盛分裂细胞群都可以用来制备染色体标本,常用的材料有外周血淋巴细胞、骨髓细胞、胸腹水细胞、羊水细胞、性腺活检细胞、胎儿绒毛组织、实体瘤组织以及皮肤、肝、肾等组织,这些材料多数需在体外进行适当培养,才能获得旺盛分裂的细胞群体。实践上由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容易获得,体外培养也较简单,在制备人类染色体标本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常做为首选材料。

问题1: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中利用的细胞实际上是:

A.红细胞 B. 血小板 C. 小淋巴细胞 D. 淋巴母细胞 问题2:若要得到较多的有丝分裂细胞,细胞培养中首先需要的试剂是

A.秋水仙素 B. 植物凝集素 C. 细胞分裂素 D. 肝素

II. 实验用品

实验材料:静脉血。器具:显微镜,天平,隔水式恒温箱,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气灭菌锅,离

,培养瓶(15-25毫升)心机,真空泵,G6玻璃除菌滤器,注射器(1毫升、2毫升并配5号针头)

,5毫升离心管 吸管,载或青霉素小瓶(注射器和培养瓶需高压灭菌 1公斤/厘米2 20分钟)

片等。药品和培养基:( )

问题2 :上述括号中要填的内容很多,以下药品和试剂是必须的: RPM1 1640培养基

A.秋水仙素 B. 植物凝集素 C. 细胞分裂素 D. 肝素 E. 小牛血清或胎牛血清 F. 盐酸 G. 苔盼蓝

III. 方法步骤

外周血培养液的配制→采血→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处理→固定→滴片→染色→核型分析。

问题2 :低渗处理所需的低渗液可以用:

A.0.075%mol/L氯化钾 B. 0.75%mol/L氯化钾 C. 蒸馏水

D. 2M NaCl E. 0.075%mol/L氯化钠 F. 0.75%mol/L氯化钠 问题3 :染色液可以用:

A.以1∶9(Giemsa原液与pH6.8磷酸缓冲液之比)的Giemsa染液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7

B. 以9∶1(Giemsa原液与pH6.8磷酸缓冲液之比)的Giemsa染液

C. 以1∶9(Commasie原液与pH6.8磷酸缓冲液之比)的Commasie染液 D.以9∶1(Commasie原液与pH6.8磷酸缓冲液之比)的Commasie染液 E.以1∶9(Giemsa原液与pH8.8磷酸缓冲液之比)的Giemsa染液

F. 以9∶1(Commasie原液与pH8.8磷酸缓冲液之比)的Commasie染液 问题4 :根据丹佛(1960年)、伦敦(1963年)、芝加哥(1966年)会议提出的标准,按照染色体长度的递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把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分为7个组,排出了人类染色体的核型图。以下哪个表格是正确的:

A.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组 组号 A B C D E F G

染色体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1-3 4-5 6-12+X 13-15 16-18 19-20 21-22+Y

最大 次大 中等 中等 小 次小 最小

m sm sm t st m t

随体 无 有 无 有 无 无 有

次缢痕 常见1号 常见9号 偶见13号

鉴别难易程度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难鉴别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B.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组 组号 A B C D E F G

染色体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1-3 4-5 6-12+X 13-15 16-18 19-20 21-22+Y

最大 次大 中等 中等 小

m sm sm t st

随体 无 无 有 无 无 有

C.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组 组号 A B C D E F G

北清

1-3 4-5 6-12+X 13-15 16-18 19-20

堂学

次小 最小 最大 次大 中等 中等 小 次小 最小

t h

m t m sm sm t st m t

:tp

ww//

次缢痕

常见3号 常见9号

nc.txbq.w

鉴别难易程度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难鉴别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偶见15号

染色体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随体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有

次缢痕 常见1号 常见9号 偶见13号

鉴别难易程度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难鉴别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21-22+Y

D. 人类染色体核型分组 组号 A B C

染色体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1-3 4-5 6-12+X

最大 次大 中等

m sm sm

随体 无 无 无

次缢痕 常见1号 常见6号

鉴别难易程度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18

D

E

F

G 13-15 16-18 19-20 21-22+Y 中等 小 次小 最小 t st m m 有 无 无 有 偶见13号 难鉴别 可鉴别 不易 难鉴别

实验题4. 本实验内容是:人类性染色质体(X、Y染色质体)标本制备与观察。请阅读相关操作过程,并以选择正确答案方式回答各个问题:

相关知识:人类的性染色质指的是间期细胞核中由性染色体形成的结构小体,有X染色质和Y染色质之分。除了性别的差异外,雌、雄个体在伴性基因所控制的其它性状上,并无本质区别,针对这一现象,Muller于1932年提出了剂量补偿(Dosage compensation)的观点。M.F.Lyon于1961年提出了Lyon假说,揭示了相关机理。

问题1. 请选择以下选项中的正确者:

A. 正常雌性个体的所有组织中(生殖细胞除外),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是失活的.

B. 对于所有哺乳动物,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内,失活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

母方,完全随机。

C. X染色体的失活出现在雌性胚胎发育的早期。

D. 一旦某条X染色体失活后,在相继的细胞世代中,总是这条X染色体处于失活状态。 E. 在雌猫的神经细胞核膜上有一可被碱性染料染色的X小体。

问题2. 实验中以下哪些试剂是需要的:

A. Macllvaines缓冲液

B. 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液

C. 醋酸

D. 生理盐水

E. 肝素

F. 二盐酸喹吖因液

G. 0.1%柠檬酸钠

毛发根部毛囊细胞X染色质的标本制备:

① 取材:拔取受检者一带有( )

的头发(如图),自基部截取2

㎝一段,置于载片上,在根部滴

一滴45%醋酸溶液,酸解5分钟,

待( )软化后,吸掉多余的

( ),用镊子将毛囊轻轻剥下,

弃去发干。

② 染色:加一滴( )染色2-3

1.( ),2( ), 3.( ) 分钟,盖上盖片,垫上滤纸以拇指

压片,镜检。

本材料酸解后,也可以( )工作液染色10-20分钟,或用0.2%甲苯胺蓝染液染色2-3分钟,蒸馏水漂洗后凉干,即可镜检。

问题3.请填写图下的空:

A. 1.毛囊,2毛囊外层, 3.鞘膜

B. 1.毛囊根,2毛囊鞘, 3.角质层

C. 1.毛球,2毛囊内层, 3. 毛囊外层

D. 1.毛球,2毛囊, 3. 毛囊外鞘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9

问题4.请依次填写上述文字段落中的空:

A. 毛球,毛球,乙酸,改良石碳酸品红,硫堇

B. 毛囊,毛囊,乙酸,改良石碳酸品红,硫堇

C. 毛囊,毛囊,乙酸,丽春红,硫堇

D. 毛球,毛球,乙酸,丽春红,硫堇

E. 毛囊,毛囊,乙酸,孚尔根染液,硫堇

F. 毛球,毛球,乙酸,孚尔根染液,硫堇

实验题5. 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对生物性状影响的实验设计。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花,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处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苗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2年秋天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_______。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_______。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______。

实验题6. 下表为果蝇3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1)①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突变。

(2)②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

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3)解释③组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实验题7.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饲养的实验小白鼠群体中,一对正常尾的双亲鼠生了一只短尾的雄鼠。怎样判断这只短尾的雄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它的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造成的?若

只考虑常染色体遗传,探究如下:

(一)提出假设

20

假设①: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

假设②:短尾的雄鼠为隐性突变

假设③:短尾的雄鼠为显性突变

(二)设计实验:将这对正常尾的双亲中雌鼠与短尾的雄鼠交配,观察其子代尾的表现型 .

(三)实验结果:子代出现正常尾的鼠和短尾的鼠

(四)结论: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

你对此实验方案有何评价?若有缺陷,请指出并改正或补充。

实验题8: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A组 B组 C组

P 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 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 高秆抗病

↓ ↓ ↓γ射线

F1 高秆抗病 高秆抗病 矮秆抗病Ⅲ

↓ ↓花药离体培养

F2 矮秆抗病Ⅰ 矮秆抗病Ⅱ

请分析回答:

① 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② 、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

(2)李振声院士因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源杂交而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

① 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

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 的个体作为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 代。

② 李振声将普通小麦(N1N1N2N2N3N3)和长穗偃麦草(N4N4)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成八倍

体小偃麦(N1N1N2N2N3N3N4N4)。试简要画出培育过程的流程图.

实验题9:本实验的内容是:人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请阅读相关操作过程,并以选择正确答案方式回答各个问题:

(一) 实验目的和原理

本实验学习染色体G带技术和人类染色体的G带核型分析。染色体分带技术使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的特征及其畸变情况。染色体图谱是对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所得到的明暗相间的带谱。

问题1. A.带用的染料和显示的结构是

21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B. Giemsa, 结构性异染色质

C. Giemsa, DNA高度重复区域

D. Giemsa-Quinacrine, DNA高度重复区域

E. Giemsa-Quinacrine, 结构性异染色质

F. Giemsa, 常染色质

G. Giemsa-Quinacrine, 常染色质

问题2.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G带区位于染色体臂,与Q带对应

B. G带与R带相反

C. G带区G-C碱基对丰富

D. Q带区G-C碱基对丰富

E. 有相当一部分中度重复DNA序列可能位于G带区。

F. Giemsa染料在G带的间隔区与DNA结合

(二) 人类染色体G显带

(1) 将25ml生理盐水和25ml 0.02%EDTA溶液倒入立式染色缸内。

达7.0~7.2。

(3)将配制好的( )置 37℃水浴箱中预热。

(5)立即在生理盐水中洗两次。

(6)( )5~10分钟(37℃)。

(7)自来水冲洗、晾干。 (2)取2.5%( )l ml加入上液内混匀,滴入1~2滴1 M氢氧化钠溶液至上液中,使pH (4)取染色体标本片,置入( )中,轻轻摇动15~30秒。

(8)镜检判断显带效果,在低倍镜下选择分散良好,长度适中的分裂相,再转至油镜下观察。若染色体边缘发毛,为显带过头;若染色体未出现带纹,则为显带不足。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再试一张标本片,适当增减( )处理的时间,直到满意为止。

问题3. 请依次填写以上空格里的内容

A. 胰蛋白酶溶液 Giemsa 染色 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白酶溶液

B. 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白酶溶液 Giemsa 染色 胰蛋白酶溶液

C. 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白酶溶液 胰蛋白酶溶液 Giemsa 染色 Giemsa 染色

D. 胰蛋白酶溶液 Giemsa 染色 胰蛋白酶溶液 Giemsa 染色 胰蛋白酶溶液

(三)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1)具显微镜下核型分析,(2) 染色体照片核型分析,(3)人类各条染色体的G带特征分析。 问题4.根据人类染色体特征,选择正确选项:

A.14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B.16号染色体形态多变,有次缢痕区(深染且宽)。

C.21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容易发生罗伯逊易位。

D.Y染色体一般整个长臂深染。

实验题10:本实验的内容:人类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请阅读相关操作过程,并以选择正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22

确答案方式回答各个问题:

原位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简称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属于一类固相分子杂交技术。这类技术利是用以一定方式标记的核酸分子(DNA或RNA)作为分子杂交的探针,在生物材料制备物的原位识别和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的核酸序列。

问题1:下图是21-三体综合征间期细胞中的杂交信号(3个荧光斑点)。该杂交使用

的探针是:

A. 染色体涂染探针

B. 位点特异性探针

C. 着丝粒探针

D. 转座子探针

问题2:若用位点特异性探针(21q22.2 探针)在21-三体综合征中期细胞中的进行远未荧光杂交实验,其荧光信号斑点应该有:

A. 3个

B. 6个

C. 4个

D. 3个以上

问题3:关于探针的制作,请选择正确项:

A、 全染色体涂染探针或染色体区域特异性探针可以由克隆到噬

菌体或质粒中的特异的染色体大片段获得;

B、 制作探针时,可在缺口平移法标记探针时将荧光素连接的核苷

二磷酸掺入到探针分子当中;

C、 可以利用抗生物素蛋白—荧光素、生物素化的抗-抗生物素蛋

白、抗生物素蛋白—荧光素等几轮处理,把杂交反应所获得的荧光信号

进行放大;

D、 采用缺口平移法制备探针,在修补合成互补链时,生物素标记

的NTP即掺入DNA链中,从而合成出带生物素标记的杂交探针。 北清堂学t h:tpww//nc.txbq.w

问题4:关于实验过程和杂交结果观察,选择正确选项:

A. 将封片(保存)后的标本先在荧光激发光源下,可找到具有细胞分裂相的视野。

B. 对FITC标记的探针的杂交结果,打开荧光激发光源,选用490nm 的激发波长进行

荧光激发。

C.细胞核在PI染色作用下呈现蓝色荧光,经FITC标记的探针发出绿色荧光。

D. 变性处理过的标本经体积分数依次为100%→90%→70%的冰乙醇处理。时间为每次5min。然后,在空气中进行干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