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充电 > 新疆伊宁县多举措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80、90后”转移就业

新疆伊宁县多举措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80、90后”转移就业

时间:2023-05-10 14:56:27

,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80、90后”人员就业工作(以下简称转移就业工作),伊宁县委、政府转移就业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转变就业观念,多措并举促进转移就业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基本情况

伊宁县是人口大县、农牧业大县、维稳重点县。全县总人口43万,少数民族占82%以上,农业人口33万,城乡劳动力2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8.5万人。另外,每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约3300人成为新增长劳动力。四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4万人次,其中两后生为1.2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2014年伊宁县计划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6600人,投入资金1700万元,开展基础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基础培训方面,主要以“双语”、组织纪律、文明礼仪、政策、法律常识等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着重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开展汽车修理、砌筑工、电焊工、中式烹调、刺绣等15种专业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两免一补一奖励”培训政策;在全疆范围内优选师资力量较强的培训机构和责任心较强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根据企业用工需要,重点扩大企业用工订单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到2016年,力争技能劳动者占农村富余劳动力和“80、90后”人员的60%以上。

目前连续四年共投入6000万元开展冬季大培训,累计培训2.5万人,其中“80、90后”人员1.2万人,90%以上的学员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1.75万人实现转移就业,就业率达到70%以上。每年大培训结束后,狠抓大培训学员的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工作。去冬今春大培训学员54290人(两后生2224人),90%以上的学员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3637人已经就业,就业率达到67%。

(二)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劳动者就业岗位。

目前,本县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旅游业、纺织服装、特色轻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等行业,2013年吸纳就业人数达到10635人,预计2015年吸纳就业人数可达3万人以上。2013年,本县纺织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7799万元,吸纳就业人数1615人;特色轻工业实现销售收7843万元,吸纳就业人数1020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5亿元,吸纳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1681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23%,吸纳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2014年重点引进了青海伊佳、金牌明珠陶瓷、新瑞州陶瓷、华盟农机市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吸纳就业人数将达3000人以上。

(三)扶持劳务中介组织,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一是规范劳务市场秩序,要求劳务经纪人持证上岗,先后组织了333名劳务经纪人参加劳务经纪人培训。通过培训考核、资格审查,今年为1300名劳务经纪人发放了经纪人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100%;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对新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给予5—10万元的资金补助;县财政拿出6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经纪人;2013年通过劳务输出争取上级“以奖代补”资金164万元,用于奖励劳务中介组织。极大地激发了劳务中介组织的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协会职能,促进劳动力转移输出。2013年,伊宁县成立了人力资源协会,人力资源协会有利于组织协调好劳动力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目前,全县培育劳务派遣公司19家,劳务经纪人1306人。今年6月底,由劳务中介组织转移输出3.63万人次,占到了全县转移就业5.68万人的63%。劳务中介组织已成为劳务输出的中坚力量。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1人。校园占地35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米,在校学生1200人,力争2016年伊宁县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招生达1500人以上。累计固定资产投入达1.1亿元。先后投入8000万元资金,完成4.5万平米的校舍建设,投入1500万元购置实训设备,投入1500万元完成校园征地和辅助设施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意愿增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加工、特种驾驶、中式烹饪等骨干专业。2014年,伊宁县职教中心计划招生“80、90后”1000人,培训专业为机型加工、电焊、钳工。计划到2015年,可容纳3500名学生就读,总投资达1.4亿元以上,将县职业教育中心打造成全疆一流的职业教育学校;到2020年可容纳4000-5000名学生就读,总建设面积达到110000平米,把伊宁县职业教育中心办成办学特色鲜明、集中职教育、学历教育、各类短期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全国优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五)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

一是组织劳务输出致富典型组成宣讲团,走村入户巡回宣讲,将成功就业、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事迹制作成光盘,发放到各村队(社区),组织未就业人员观看;二是印制维汉双语就业培训服务手册、就业宣传年历画、就业宣传手提袋各2万份,免费发放到各乡镇未就业人员家中,宣传就业、培训优惠政策;,利用村村通广播工程,向广大群众宣传成功就业、勤劳致富先进典型;四是在冬季大培训公共课中增设“转变就业观念”内容;五是通过劳动保障协管员入户宣讲、算收入账,帮助转变就业观念;六是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作用,进村入户宣传,转变未就业人员思想观念。

?(六)深挖农业就业潜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解决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劳动力。近几年来,本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粮食、畜牧、林果、蔬菜四大基地建设,形成了10余万亩林果、1300座蔬菜大棚、牲畜年最高饲养量120万头(只)的农业产业规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万余人。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成立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并要求流转土地必须优先安排当地农民务工。如萨地克于孜乡千亩葡萄种植园合作社,合作社给农民每亩900元土地流转费,农民又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务工,平均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又如多浪农场的2万亩葡萄园每年本地长期务工人员就达1800多人,每年8-9月还雇佣周边乡镇5000余名农民短期务工;三是大力组织发动农牧民积极参与县内基础设施建设。本县富民安居、道路、水利建设等工程都尽量招收县内农民工1万余人。如2014年全县实施富民安居房建设7000户、在建设中就吸纳了本县农牧民近6000人务工。

(七)做好转移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

一是收集、整理和发布用工信息。县人社局与用工单位对接,搜集用工信息;与州人社局及各县市人社局对接,获得用工信息;组织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经纪人到博乐、昌吉、石河子等地考察用工信息,落实就业岗位。通过劳动保障群、劳动力转移就业群、创业网、乡(村)信息发布栏等途径发布用工信息。利用就业服务直通车,分赴各乡镇(场)集贸市场,进行用工信息、创业项目的宣传和现场求职登记,让未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四年以来,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转移就业活动。结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现场观摩会和就业帮扶走进“百村万户”活动等活动,开展转移就业服务。四年来累计组织召开大型招聘会12场,专场招聘会110场,参加企业440多家,现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8万人,参加招聘会的人员累计3.4万人。仅今年上半年,成功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专场招聘会10余场,280家企业参加招聘会,签订就业协议5600人。2013年全县实现转移劳动力8.56万人,实现劳务创收6.9亿元,其中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2.1万人,创收2.3亿元,占全县劳务创收比重的33.3%,旅游业已成为带动本县农牧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今年4月6日,举办了自治区旅游活动促转移就业保农牧民增收现场观摩会暨研讨会。仅杏花节开幕式当天就接待游客2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1万元,进一步实现了“旅游促就业”目标。??

三是努力推动全民创业。近年来,伊宁县高位推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形成覆盖县、乡镇(场)、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创业服务网络。建立州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县级创业孵化基地9个。免费培训创业指导人员60人,举办创业培训班85期,培训创业人员2500人。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近四年来,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15亿元,帮扶创业6700余人,带动就业2万多人。全县共扶持3万余名劳动力创业,带动4万余人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伊宁县人事劳动和社保保障局 蒲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