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充电 > 某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调研报告

某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调研报告

时间:2023-05-10 14:56:27

  某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就是在不改变所有权和使用用途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及使用权的流转,实现一种土地效益最大化,它是我国土地改革的一种趋势,是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调研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积极探讨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途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早日实现和谐农村的建设。

  一、现状

  全区土地面积238平方公里,4个镇,19600农户,山地占72.3%、耕地占12.7%、水面占4.9%。2008年至今累计流转的面积20380亩,以转包形式流转土地面积15800亩,以出租形式流转土地面积4580亩。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以下特征:①流转规模较大。②流转形式多样。流转形式主要集中于转包、租赁、入股三种形式③流转对象多元。除农户之间流转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采取租赁和入股等形式,投资参与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④流转用途广泛。耕地流转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蔬菜、萄葡、苗圃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山林流转主要用于油菜开发、林中种植、林下养殖、植树造林、森林旅游、药材和花卉苗木。

  二、原因

  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也有一部分农民愿意流进来,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土地经营成本高和收益低加速土地流转。①生产资料成本增加。近年来,由于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涨船高,使得土地经营成本显著提高,降低了土地经营的收益。②人力资本增加。在走访的20户农户中,有75%的农户土地分散,不集中,面积小,有的农户土地零星分散,这既不利于农业机械集约耕种,也使人力资本的大幅提升。③传统耕作效益低。72%的农户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模式,既耗费了人力和财力,也使农田产出效益又不高。

  2、劳动力转移加速土地流转。由于城乡差距拉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城市二、三产业的影响,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束缚在土地上。近年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常年有1000农民在外务工,农民外出务工人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左右,转移劳动力在外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使土地无人耕作和管理。因此,土地流转已成为必要。

  3、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土地流转。随着农业产业化速度加快,使更多的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集中。

  三、成效

  1、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村土地流转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后,他们通过土地平整、水系改造改变了过去土地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土地的生产效率,据调查,随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不少种植大户,这些大户均拥有大型农机具,加速了土地流转的进程,种植结构也向多元化发展,培育了蔬菜、林果、花卉、葡萄等特色农业基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招贤镇招贤村率先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立了蔬菜、花卉、葡萄等基地。

  2、农田抛荒明显解决,促进了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的大量弃耕外出,打破了长期稳定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撂荒。土地流转出来后,农户既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避免抛荒和无偿转包的现象,解决了外出农户的后顾之忧,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3、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一是转出方利益增加。土地流转使农民离开土地后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田土租赁流转价格一般每亩每年100-375公斤干谷,且粮食补贴资金归原承包户所有。盈余主要按照成员流转的林地面积计算到亩平纯收入。

  四、做法

  (一)建立服务机构,健全服务网络。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我区4个乡镇,都依托乡镇经管站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协调、、信息宣传、统计汇总和业务指导,确保全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建立考评制度。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

  (二)完善了承包关系,认真做好土地确权发证工作。

  从2008年开展土地确发证以来,严格落实包干负责,分片指导责任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印发业务指导资料,组织培训,在做好耕地确权发证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明晰林地承包经营权,将林权证全面发放到户,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奠定基础。全区共签订耕地承包合同3367万份。

  (三)规范流转行为,确保转出方利益。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印发了流转合同书模本,指导和规范全区土地流转工作。不论采取哪种土地流转形式,都充分尊重绝大多数农户的意愿,做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

  (四)抓好土地流转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区委、我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流转“十二.五”规划,要求土地流转要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经营能手集中,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带动土地流转。  (五)、健全调解仲裁机制。区成立了调解仲裁机构,没在区农水局农经站内,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解决制度。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仲裁,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矛盾纠纷,为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深。主要是农民对流转政策有误解,对土地的依赖性强。怕转出土地不在自己手中,政策一变失去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不安全”。宁愿自己不去好好经营,也不愿流转承包经营权。在调查的60户中,还存在思想顾虑的户头有15户,占25%。另外,有些镇领导怕土地流转引出麻烦,采取回避的态度,一定程序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二)流转行为不规范。①流转合同不规范。由于流转合同没有按照统一标准,有的内容过于简单,合同条款不完整,缺少法律依据,大部分合同没有对到期恢复土地原貌作出约束性规定。②流转协议签订率不高。口头协议多,书面协议少。自行流转农户全部为口头协议。

  (三)流转程序不到位。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自行流转的18户农户中,几乎没有向村级申请,报乡镇和村批准,基本没有经过村集体统一组织或上报经镇集体备案。有的流转环节缺失,在流转过程中,仅与村委会签订林地流转合同,而未与农户签订合同。在权属没有明淅的情况下,,未与村民签定流转合同实施流转。因权属不清、产权存在争议、程序不到位而导致流转“流产”。

  (四)规模流转难度大。一是土地分户经营随意性、分散性与土地流转的规模、计划存在矛盾,成片流转和集中连片难度较大。据调查,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民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5%以上,年龄在50岁以上占78%。因劳动力素质低,年龄结构偏大,创业本领不强,满足于守土经营的现状,就会出现成片流转的难题。在流转到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就出现少数农户不愿意流转的情况,导致难以规模经营。二是流转期限短。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土地流转期限均短,农户自行转包一般一年一转包,占43%。流转期限在2-10年以下的有10户,占13%。10年至20年有1 5户,占19.4%。20年以上有14户,占18.2%。这种情况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不利大户增加投入,不利于土地可持续利用。

  (五)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医疗、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覆盖面还非常小,标准也非常低,在没有找到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之前,大部分农民不愿意把土地使用权转让出去。

  (六)扶持力度不大。上级对土地流转比较重视,宏观政策多,微观政策少,没有提出如何鼓励土地合理流转的措施,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扶持。大面积土地流转前期投入大,当资金周转困难时,贷不到钱,成为承包者共同苦恼。流转出的土地实行规模种植,必须加大对这部分土地上的路、桥、渠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于所需建设配套资金较大,各乡镇财政又较紧张,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土地流转。

  六、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1、要使农户懂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引导农民增强流转土地的自觉性,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2、要使农户看到实惠。通过土地流转典型的引导,使农户明显的看到流转前后的收益变化,实实在在得到实惠。3、要使农户无后顾之忧。完善保障制度。要建立劳动力输出培训制度,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使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稳定。要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和最低生活水平等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代替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

  (二)规范流转行为。1、规范流转合同。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期限和具体条件,在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达成流转意向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流转合同规范文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报镇经管站登记备案,实行统一档案管理。要对流入方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2、规范流转程序。一是申请程序。二是协商程序。三是审查程序。四是订立合同程序。五是备案程序。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因农村土地被依法征收或征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被依法收回或调整等,导致农民承包地发生异动的,发包方应根据管理权限到区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土地承包权证或林权证变更登记,变理情况及时张榜公布。

  (三)建立流转机制。1、进一步明确职能。要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的职能责任,赋予工作权力,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以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依托,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咨询、登记、变更等服务。2、妥处调解纠纷。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调解体系。区级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中心,各镇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室,村级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协调员,明确各自职责,做到三级联动,及时化解了因土地流转引起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纠纷矛盾呈多样性,这需要纪检、经管、司法、、林业和国土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处理存在的纠纷。

  (四)出台扶持政策。区人民政府要下发激励农村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文件,认真研究和落实引导土地流转扶持措施,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1、项目支持。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建设和机耕道建设等项目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形成农业项目跟着土地流转走,基本设施围绕产业基地建的格局,更好地发挥涉农项目的效益,促进土地流转。

  2、金融、保险支持。为了解决流入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资金短缺的困难,降低农业风险。放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规模经营大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保险部门要增加蔬菜、花卉、苗木、葡萄等保险对象,加大农业的风险保障力度。

  3、用地政策。对流转期限较长并签订流转合同,经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批现经营面积在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因生产需要建造的配套设施,按照政策要求,允许在流转土地范围内占用土地。

  4、财政资金支持。财政要设立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培育和奖励带动土地流转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经营大户,支持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发展,保证各级土地流转指导管理机构正常工作。

  5、技术支持。要安排经费对流入对象进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加大对土地流转农户就业培训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大对农村二、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