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法规 > 一名女教授的经纬人生——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马秋禾

一名女教授的经纬人生——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马秋禾

时间:2023-05-10 14:56:27

30年军旅步伐坚定,30年科研成果累累。马秋禾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用智慧和行动编织了精彩的经纬人生。

她研发的“Mapping Star数字测图系统”系列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先后被评为全军武器装备科研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2008年荣获第四届国家十大“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创新奖,是我军首位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新中国军事测绘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大胆创新,开垦摄影测量成图新技术处女地

1991年1月17日,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将巴格达电信大楼夷为平地,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第一个攻击目标如此准确,“战场环境”如此单向透明,引发了广大中国军人的思考。

巴格达平静了,马秋禾的心情却无法平静。军人的责任感促使她立即向上级建言:要改变我军基础测绘刀刻手描的生产模式,实现军事测绘的快速保障,就必须尽快展开摄影测量数字成图技术研究。

在总部“基于摄影测量数据库的数字测图系统”课题的牵引下,她遍访近千名测绘作业员,亲自体验每一道作业工序,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笔记,完成了相关论文和应用系统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

1994年12月29日,在该课题的鉴定会上,与会专家对该研究成果的前瞻性与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我军摄影测量数字成图的新思维与新方向。

山脉、河流、道路、植被,一个个地图符号和图形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马秋禾带领课题组经过苦苦求索,在对调研成果进行分类、归纳、抽象和建模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摄影测量数字成图技术框架,实现了完全数字化的成图过程,生产效率成倍增长。该系统被命名为“Mapping Star 1.0”并向全军推广,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军测图领域摄影测量模拟时代结束了,军事测绘走进了摄影测量的数字时代。

初战告捷,一场更严峻的挑战接踵而至。

2000年冬天,总部组织专家对测绘部队的应用系统进行评估,马秋禾带着“Mapping Star 1.0数字测图系统”来到现场。可没想到,她引以为豪的系统却因入库功能较弱而遭淘汰。

2001年,当她听说国内测绘某权威单位,拥有国外著名公司的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功能的某地理信息系统时,马秋禾带着课题组成员慕名来到这里学习观摩。

可人家根本没把她们放在眼里。被冷落到一边的马秋禾并没有灰心丧气,她们反复演示和推荐自己的成果。在场的人员被她们的真诚所打动,开始愿意给她们演示先进的系统。马秋禾详细观摩该系统数据处理的过程后,终于找到了系统升级改造的突破口。

在攻关的半年里,马秋禾带领课题组天天面对着繁琐的理论和数字,一字一码反复推敲,一条一句修改程序,用过的稿子堆满大半个房间。“Mapping Star 1.0”眼看就要升级到新的版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矢量地图智能化处理方法及系统”就要诞生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虽经校院领导多方努力,仍有较大缺口。眼看项目就此搁浅,马秋禾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她与爱人商量,偷偷地卖掉爷爷给孙女买的房子,凑足了科研急需的30万元。

凤凰涅槃,“Mapping Star 2.0数字测图系统”终于诞生了。这个系统可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无损生产与更新,不仅使成图功能更加强大,而且实现了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制图和电子出版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有机结合。原来多个部门要做三四天的成图过程,可简化到计算机一键完成。

2002年4月5日,在项目鉴定会上“Mapping Star 2.0数字测图系统”引起了轰动。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作为拥有自主版权的生产作业系统,填补了利用摄影测量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生产与更新一体化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