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法规 > 大学毕业生:请聆听用人单位的忠告求职谋略

大学毕业生:请聆听用人单位的忠告求职谋略

时间:2023-05-18 23:00:13

  一、面试的误区

  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工作中,都要借助于面试来完成,而作为上社会的毕业生,要顺利地走进合适的用人单位,自然要过好面试这一关。在实际生活中,毕业生在面试的关口,常常会撞上一些误区。下面结合实践进行剖析,以便帮助毕业生提高面试成功率。

  1、证件愈多愈好。证件是一个人理论知识、操作水平的一种权威鉴定,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但不少毕业生在面试时,呈上精美的自荐材料后,又一古脑地摆出各种各样的等级证,资格证,甚至荣誉证,孰不知,这反而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考官的怀疑,这样什么都会的人才,到底哪样精?会为单位服务多久?笔者有位工程学士朋友,拿着驾驶证,记者证,计算机三级证去应聘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程项目助理,无论他怎样表白,面对络绎不绝的应聘者,主考官只给了他一个可以考虑的答复。如此这般地碰了10余次壁。后来,他吸取教训,只拿出工程学士文凭和相应图纸,就被相中了。现在他已是一个出色的项目经理了。

  2、服饰越靓越好。面试,是走进用人单位的第一个门槛。许多毕业生认为应该给考官一个良好而深刻的印象。于是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头发油光,精神抖擞颇是风光。其实,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公司特点及季节选择服饰才是最重要的。应聘一个普通职位,你穿上高档亮丽的衣物,人家自然有一种意外:这样体面的职员养不起。衣服整洁朴实,亮而不显,华而不媚,就是一种风度和气质。笔者认识的一个女优秀毕业生,曾应聘某大型公司秘书,本来她各方面都适合。但为了提高成功率,她穿上了时尚的夏装,自认为性感十足的身段是作秘书的关键。不料她被婉拒了。原来该公司老板认为秘书最重要的是风度和气质,她只能后悔莫及了。

  3、不拘小节。面试是一个人综合能力表现的小型舞台,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的交流中,毕业生往往不拘小节,认为这只是一时半刻的事,常会很随意,不够严谨。而有经验的考官往往认为,不拘小节者是不能细致干好工作的,自然是淘汰的首选了。不要用力推开门闯进来,不能把椅子拉得哗哗作响,在考官问话时,千万别东张西望,面对提及的问题切忌夸夸其谈。远程的面试,应当预约,一个电话,一声问候,都会拉近你与考官的距离。

  4、对应聘单位的情况不熟悉。毕业生往往在人才市场或招聘广告中看到信息,便按图索骥去面试。在对用人单位情况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就认定某个职位适合自己,结果常会费时费钱却无任何进展。看好某项职位,对一些流程和工序有初步的印象,应尽量在公司职员下班时,找些人打听一下。在广州某集团公司,人事主管对近百名应聘者提了几个技术上的问题,结果答对者寥寥无几。而一位大专毕业生却就他应聘职位中的技术问题中肯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解决的可行性措施,很有见地和说服力。他成功了。事后,他透露,他曾找该单位的10多名员工聊过天,花了一天的时间整理分析,功夫自然不负有心人。

  5、急于想知道结果。对于结果,应聘者常会有谈话结束时询问“我怎么样?”“能录用吗?”“什么时候给我答复?”……其实,这种过于急躁的询问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聪明的应聘者只会在应聘完了以后,说声谢谢,而若考官对你有意,自然会告诉联系方式和时间。

  二、过好岗前培训第一关

  同时毕业于国内某名牌大学的10名本科生,都受聘于广东省某电力技术改造公司。论理论知识,他们个个相当优秀,但面对公司的岗前培训,态度却大不相同。10人中只有一位毕业生非常重视,认为这是表现自己充实自己的一次良机。在培训学习期间,他每天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不懂就问,下车间跑工地,忙得不亦乐乎;平时积极主动配合领导开展工作,善意帮助同事;在集体活动中,他的组织协调能力也表现得相当出色。因此,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很高,培训一结束,他就分配到公司重要部门,而另9位同学则认为培训是走过场,对公司的安排自然不屑一顾了,常缺课迟到,更有甚者四处打听单位逛人才市场。因此,他们自然不被看好了。如今,留下来的那位同学,经过一年的努力已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部门主管了。

  岗前培训,对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非常重要,它不单单是让自己了解单位基本情况,熟悉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公司通过培训来了解新人的集体主义观念、人际协调能力、专业特长和奉献精神等等。这有利于公司择优录用合理分配岗位。谁重视岗前培训,适应性强,谁就提升快,因此,笔者给即将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们提个醒,无论踏上什么岗位,请重视珍惜岗前培训,过好这个迈向社会的第一关。

  三、应培养的几种精神

  精神是一个人心理状况的如实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开展工作无疑是一种催化剂,只要运作恰当,工作起来自会得心应手。但不少毕业生往往只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忽略了精神风貌,因此工作起来常会出现不快的场面。在沿海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毕业生应培养几种实际的精神。

  1、吃苦耐劳精神。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毕业生的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档次,但实践经验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只有在一线才能摸索出来,干得越多,请教地态度越诚恳,经验才会越丰富,这就决定了毕业生要有肯干愿干的吃苦精神,在车间或公司,班组长或各部门主管,往往就是那些能吃苦的实干家。在笔者调查的30余家沿海发达地区集团公司中,一提到那些生产一线的班组长或部门主管时,企业负责人会自豪地说:他们是能吃苦的员工。

  2、奉献敬业精神。一个人光想着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因为这个世界是日益发展,息息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缺少相互理解和奉献,许许多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崇高的敬业精神,让人们总是念念不忘,一个毕业生,党和人民精心培育十几年,走向社会,就意味着奉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开始,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比其他一些人更应该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在采访中,企业有优秀模范人物不仅仅是实干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为集体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真心。刚毕业的大中专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3、团结协作精神。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笔者认识的一个博士生李,他满怀感慨地对我讲:在一个大集体里,干好一项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集体中各成员的协作配合。李受聘的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刚开始,他有一种瞧不起同事的清高自负心理。可他慢慢地发现,无论他对人家的工作如何挑剔,同仁都会耐心地聆听,然后尽量完善,交给经理的又是一份很有创意的作品。而当他向老板表明某项目很有潜力的文案时,经理总会把其他人员召

  “大学毕业生:请聆听用人单位的忠告”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共同分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他们的见地常常出乎意料的精彩。如今,博士李自己也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并且在广告林立竞争强劲的市场上小有成效,秘诀只有一个:团结协作光有心动没有行动,往往收效甚微。

  4、自我批评精神。毕业生在校园里,曾经是师长称赞的弄潮儿,是家人骄傲的宝贝。可一踏上社会,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对人生对事业进入了实质性的探索阶段,做错事是在所难免的。在我们的问卷中,80%的毕业生曾经在岗位中与上司闹过别扭,特别是一些技术细节问题,死套技术,不顾师傅简单实用的教诲。因此,开展自我批评对毕业生来说业必可少。每一个人都有对事业的看法和理解,当意见相左时,闹情绪心急时,尽量多反省自己,开展自我批评。

  退一步海阔天空,拥有良好的心境与人其乐融融,开展工作自然也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