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法规 > 物态变化考试题型有答案解析

物态变化考试题型有答案解析

时间:2023-05-18 23:00:13

  升华(吸热)

  一、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3.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A.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B.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

  C.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D.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

  4.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B.夏天,雨笼山C.秋天,霜打枝D.冬天,河面冰5. 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6.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B纸的散热性能很好

  C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带点

  D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7.寒冷的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D.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8.流行歌曲《青花瓷》因其浓浓的复古中国风而颇受广大歌迷喜爱。晓婷同学从物理角度解读歌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D.“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二、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1.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小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2.下列事实中,能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的是( )A.湿雨伞撑开后干得较快 B.将洗过的衣服在阳光下晒一晒干得较快C.拖过地板后开窗通风地板干得较快 D.游泳者上岸后会感到冷3. 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4.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三、图表题

  1.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有一同学从图象获得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在熔化过程吸热而不升温C.海波是晶体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松香熔化时,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3.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答案】B

  4.工人用钢水浇铸零件,图中能正确反映钢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min /min /min

  5.图所示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萘的熔点是80℃

  B.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历时约3min

  C.萘从A点开始熔化,到D点熔化结束

  D.萘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6. 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如图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象。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大气压值取1.0×105Pa)(6分)一、

  1. 【答案】A

  【解析】A、河中的冰消融是固态冰变液态水,是熔化现象。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C、雾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D、玻璃内壁结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 故选A.

  2. 【答案】D

  【解析】A、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C、固态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D河流中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

  这主要是因为: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冬季干燥、寒冷,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B.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用液化现象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从物理走向生活。

  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雾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

  B、雨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正确。

  D、冰是固体,它是由液态的水放热凝固后形成的。

  所以选C.

  考点:凝固、凝华、液化

  点评: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5. 【答案】B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白气”是细小的小水珠,属于液态,结合三种物质状态及液化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人呼出的水蒸气是气体,而“白气”是液体,不符合题意;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形成白气,符合题意;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气体,而“白气”是液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水在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达到水的沸点时,水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体要燃烧必须是得达到物体的着火点,由于水的沸点远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正确。 考点:沸腾及沸腾的条件。

  7.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玻璃窗上会“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可见液化和凝华的发生条件都需要遇冷,即高温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冬天室外温度低,室内温度高,玻璃处于交界处,温度低于室内,高于室外,可见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出现在内表面。

  A、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冰花”会出现在内表面。A符合题意。

  B、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汗”会出现在内表面。 B不符合题意 。

  C、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生成的。 C不符合题意D、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生成的。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

  点评:此题考查液化和凝华的条件,教材中没有讲这一点,同学们需总结记忆。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

  A.“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不合题意;B.“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合题意;

  C.“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不合题意;D.“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光的反射和分子的运动。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物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光的反射和分子的运动等知识。

  二、

  1. 【答案】D

  【解析】水沸腾后即使再加热,温度也不会升高,所以强火和小火效果一样,但是强火费燃料。答案选D。

  2. 【答案】B

  【解析】A.湿雨伞撑开后干得较快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B.将洗过的衣服在阳光下晒一晒干得较快(温度越高蒸发越快)C.拖过地板后开窗通风地板干得较快,D.游泳者上岸后会感到冷(物体表面空气流速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选B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是0℃,在冰水混合物中无论是冰熔化成水,还是水结成冰,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或继续放热,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总保持熔点或凝固点0℃不变。对照各选项,A正确,选填A。

  考点:晶体熔化、凝固特点,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

  4.

  【答案】C

  【解析】选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A、B错;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错,只有C项正确。

  三、

  1. 【答案】D

  【解析】由图象可知,6min钟时海波开始熔化。

  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松香是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A图,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图,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点评: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根据这个特点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3.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B合题意。

  故选B。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4. 【答案】C

  【解析】钢水浇铸零件时温度逐渐降低,钢属于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故选C5.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这是晶体熔化的图像,可知萘的熔点是80℃;BC段表示萘的熔点过程,历时3min;萘从B点开始熔化,到C点结束,故C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萘属于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6. 【答案】115℃

  【解析】

  试题分析:由P内S=P0S+mg得

  P内

  ' 5=1.0×

  10Pa' =1.7×105Pa 1'

  由图可知,水温最高可达115℃(115℃左右均可) 2'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会计算高压锅内的气压、从沸点-气压图象搜集信息,注意单位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