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对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报告

对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5-18 23:00:13

  开展“一路一议” 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渠道 对文昌镇新滩村集资建村级公路的调研 “三自”政策造就“马太效应” 1996年颂布的《公路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原则为“三自”方针,即“自建、自养、自管”。这一政策与建国以来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建立在向城市倾斜的分配格局基础上的。在这一背景下,就出现了城里人走路,不需要掏自己腰包,而农民走路却得留下买路钱的现象。“三自”政策强烈依赖地域的特点,造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上的“马太效应”:经济发达地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充足,道路建设速度快,反过来促进经济更加繁荣;地处偏远的落后地区没有资金修路,结果是没钱修路,道路条件不好,经济更加落后。

  村道建设遭遇资金压力 多年以来,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除交通主管部门“以奖代补”和地区财政附加这两块极少量的资金来源外,主要是农民集资和“两工两费”等形式进行筹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公路有相对稳定的建设资金。但税费改革意味着农民集资被禁止,“两工”也逐步取消,乡村公路建设只能靠村集体经济,“一事一议”政策和 “以奖代补”政策。

  一是新滩村集体经济空壳,投资村级公路只能通过筹劳的方式进行,而按照规定每个劳力每年义务工不超过10个工日,能够用于公路建设的也不多。况且以工代形式有摊派之嫌,难以操作。

  二是作为村内公益事业,村级公路虽然能够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解决,但人均15元的上额限度使筹资额极为有限,特别是村内人口少,经济条件差,建设里程长,地形复杂的乡村,即使将所有筹资额全部用于村级公路建设上,也是杯水车薪,加之教育、水利、植树、农田基本建设均属“一事一议”的范围,真正用于村级道路上的资金更是廖廖无几。

  三是“以奖代补”政策资金也十分有限。

  10月16日,东岭新大桥竣工通车。

  过去,由于没有桥的缘故,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如今桥通路不通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了新滩村干部和群众面前。修建一条主干道以及附属工程,加上占地赔偿等费用需资金达22万余元,这对只有1600人口,集体经济空壳的新滩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要修,群众能否承受,不修,群众是否满意。

  “一路一议”巧破资金难题 新滩村大胆提出了“一路一议”集资建路的设想,即集资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组织,按照“一事一议”的程序办理,做到议之有法,议之有据,不碰高压线,也不搞软着陆。

  一、开好群众会议, 公益建设,最困难的是资金的筹集.群众是否愿意集资,最关键的是统一思想。为此,村委会连续几个昼夜分片召开了群众会议,。会前,制作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会上,村委会让群众围绕要不要修路、如何修路、如何集资等议题开展讨论。由于群众的参与权力得到尊重,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畅所欲言,纷纷表示修路的决心,井自愿地与村委会签定了自愿集资的协议书.据统计,,从而建立稳定的群众基础。

  二、召开村民议事会,坚持民主议事 村民议事会由各组组长、党小组组长、老干部和一些威望较高的群众代表组成,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在议事会上,村委会阐述了公路标准、水系走向、树木成林总体设想以及集资的方法,并组织成员到实地察看,现场论证。经过反复讨论,不断完善,最终制定了公路建设施工方案和集资方法,并对工程竞标、资金使用、财务公开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理出了宣传提纲。

  三、规范资金筹集和使用制度 收取集资由村委会统一制表,统一发放票据,各组收款人由群众投票产生,村委会每五天统计一次,在广播上公布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