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民企用工量大 毕业生需转变观念

民企用工量大 毕业生需转变观念

时间:2023-05-18 23:00:13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刷新纪录。我省今年约有40万名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2万人,这其中,武汉高校毕业生约28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人。

  毕业生就业难 难在找到合适工作

  从去年11月开始,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的学生孙强(化名)就奔波在找工作的途中,其间,曾有好几份工作他可以签约,最后还是觉得不太理想而放弃。“我是学软件研发的,当然是想做技术工作。可本科毕业,感觉做研发能力又有所欠缺,一般销售工作又不太想去。”交流中,孙强感觉,对于就业,他还没完全考虑清楚,“实在不行,就找份销售工作先做着。”

  和孙强一样,感觉求职难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湖北大学法律专业硕士毕业生王敏(化名),近日不断地跑招聘会。“以前学校里的招聘会很多,找工作并不难,但今年明显感觉找工作太难了!”说话时,王敏脸上写满沮丧。

  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个就业季,被调查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为29%,签约率均低于去年同期。此前,市场上也盛传京沪两地毕业生就业率均在30%左右的低点。

  对此,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经理田如蜜分析:其实很多学生手里有意向单位,只是没签正式协议。

  田经理认为,实际上,每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都超过了80%。一些毕业生感到就业难,其实是难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对于怎样的工作才合适?一些受访的毕业生形容:应该是一家大型企业,薪酬福利较好,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民企用工量大 毕业生需转变观念

  “武汉今年现场招聘会数量在减少”,这是不少人才市场工作人员的感受。武汉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从周二至周六,几乎每天都有招聘会,今年一般是根据需求来开招聘会,场次数量上有下降;更为明显的是,去年一些外地企业组团赴汉招聘,如新疆招聘团、贵州招聘团等,今年到现在,还没有外地团来汉招聘。

  市场人士分析,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数量在减少,与当前招聘业态的变化有关(比如高端人才用猎头公司、蓝领岗位采用的是人才外包公司,还有网上招聘等等),不一定意味着用人需求即岗位数量的下降。

  麦可思研究院今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但从今年三月、四月的网络招聘数据来看,岗位数还在不断攀升,只不过,新增岗位大多集中在销售、制造类。

  前不久,前程无忧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雇主的招聘将更趋活跃,超过七成的受访雇主称他们将招聘比2012年同期更多的雇员。2013年4月,全国网上发布职位数逾266万个,比3月增加了近17.4万个,同比上涨19%。

  在各大类企业招聘需求中,民企唱主角,表现最为出色,需求同比上升29.8%。其中,全国十大热门行业依次为房地产开发、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服装/纺织/皮革、建筑与工程、教育/培训、金融/投资/证券、机械/设备/重工以及贸易/进出口。与民企用工需求上升对应的是,外企、央企的用人需求在下降。对毕业生而言,如果不放宽选择面,只想去外企、央企工作,今年找工作无疑会更难。

  高校走访:名校毕业生“不愁嫁”

  “预计今年毕业生签约率可达到92%,与去年持平。”武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少雄说,截至目前,武大本科就业签约率为79.4%,略高于去年同期。“但是,就业岗位确实有所萎缩,如企业专场招聘会比去年减少了约100场。”

  今年,武大有本科毕业生7700余人,出国或考研的约占51%,其中出国比例有所上升,考研的略有降低。“工科就业好于理科,理科就业好于文科,这几年都是如此。”王少雄副处长透露,总体来看,学校今年就业率受到的冲击不大。他解释说,往年武大等名校毕业生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理,迟迟不肯与企业签约,而今年人人都知道找工作不容易,很多武大学生选择“早签约、早定工作”,故目前,武大的签约率相较往年要略高,因此压力较小。

  据了解,与普通高校相比,武汉地区985高校今年的就业率,和往年都差不多,受就业形势影响不大。

  高职毕业生被争抢

  记者昨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获悉,目前,该校应届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哄抢一空,有的一两年前就被企业“预订”,不少毕业生月薪在3000元以上。焊接专业甚至平均每个学生有六个岗位挑选。

  “就业形势一直很不错,总体就业率超过94%,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月薪在2561元,上广沪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还要高,就业三年,大部分年薪能达到12 万。”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吕金华说,该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众多企业的要求,不少学生的目标是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一般的企业都看不上。

  求职案例:“我是这样应聘进招行的”

  今年4月,武大金融学专业大四学生刘洪晨就与招商银行天津分行签了协议。虽然顺利找到了工作,但对于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依然感触很深。

  “今年竞争激烈,可挑的岗位少了”

  工作挑人,人也选工作。为了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小刘的求职并不轻松。他的策略是“早下手、广撒网“,从去年10月份起,他就陆续向国内所有大型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投了简历。“与往年相比,今年可挑选的机会要少一些。”简历投了100多份,最后有3家商业银行向他抛出“橄榄枝”。

  他表示:“我的一些同学都说一定留在北京、上海或广州。但我是天津人,对于是不是留北上广不那么在意,行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前景才是我重点考虑的方向。”所以,小刘最终选择的是招行天津分行。

  在应聘过程中,毕业生小刘的感觉是今年来校园招聘的单位和岗位少了,而且用人单位都想要更优秀的人,筛选更为严格。比如他参加的招行天津分行的应聘,一共招60人,参加笔试的有600余人。与他竞聘的几乎都是北京、上海等名校的学生。“我感觉如果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要竞争一份好工作会更难”。刘洪晨说。

  “一天9小时泡银行,只为先积累经验”

  读大学时,刘洪晨曾任院学生会宣传部和外联部负责人。2012年,他参加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金奖。刘洪晨说,“有过这些在院学生会和实践经验的,更容易打动企业。”

  “大二时,我曾到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实习,担任大堂经理。每天的实习都是从早上8:30开始,晚上5:30结束。刘洪晨告诉记者,在银行大堂实习时,每天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要自己很认真地处理,也慢慢熟悉了银行的流程,“也是为了先积累在银行工作的经验。”

  据他了解,班上其他同学找工作要波折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进入银行或证券,都要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在银行泡在营业厅,就是与储户打交道。毕竟找工作不容易。我们都是先做着,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做下一步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