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跨越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跨越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时间:2023-05-18 23:00:13

**县创新工作思路推动  

工作跨越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一、关于如何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新时期工作跨越发展的问题  

(一)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新机制  

由于财政专项资金有限,必须构建专项、行业、社会相结合的“大”格局,特别是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起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倾斜投入。目前各涉农部门资金投向条块分割、“”问题依然较突出,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理清如何整合、谁来整合等问题,加之对多年形成的相对固化的部门利益有所顾忌,致使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大量涉农资金难以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针对“县为单位、整合资金”的工作,建议建立县级整合资金领导机构。由县政府负责涉农资金整合的组织、引导、协调和监督,研究确定项目规划衔接、资金统筹安排等有关事宜。项目和资金整合经评估论证后,上报市、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备案,由县级统筹组织实施项目,这样有利于整合涉农资金优先解决开发重点村以及连片特困地区的“三农”问题,也更有助于农业项目的设施配套建设。   

在产业项目方面:考虑到当前既强调连片开发,防止“”,又要瞄准达到100%,由部门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很大。建议产业资金整合使用,采取“集中——分类——集中”的方式,既整合使用,又分类实施,最后集中考核。具体操作是:由县人民政府结合本县当年产业发展大方向,整合农业局、畜牧局、办的资金进行全县的产业开发,实施中,各部门分类实施管理,连片开发,农业局、畜牧局的资金也可并优先覆盖贫困村、贫困户,部门的资金也可适当扶持非贫困户,但最终只要贫困村、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的比例和产业资金占整个产业投入资金的比例一致即可(如:某县当年农业局、畜牧局投入产业开发资金(非资金)是800万元,办投入的产业资金是400万元(资金),该县投入产业开发的资金总额是1200万元,不管这1200万元哪一块钱投入到贫困对象中,只要有三分之一(即400万元)的资金投入到贫困对象中,就应算是贫困瞄准率达到100%,因为当年产业资金占整个产业总投入资金的三分之一。即非资金和资金资金应可交叉覆盖,互为补充,且只要贫困户按比例得到扶持,就算瞄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整合资金、连片开发、贫困瞄准”三不误)。这样使用产业资金,可能效益和瞄准率都更高。  

(二)创新大石山区安置新模式  

当前,贫困山区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难度大;贫困群众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村劳力外出务工多,难以管理等等问题。如何解决大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结合**工业化、城镇化如何推动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1、实施“整屯脱贫”工程。为探索推进我县工作新路子,并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实现我县贫困村屯脱贫致富。县委、县人民政府从2013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县约40个大石山区的绝对贫困屯实施“三三式整屯脱贫”工程(即:根据群众的意愿,一部分贫困户安置到县城企业就业;一部分贫困户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右江河谷地带发展种养产业;一部分贫困户就地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种养产业)。  

2、实施“创业园和安居“工程  

利用我县大石山区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学的技术和贫困农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外出务工的实际,鼓励返乡创业,由政府在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划定区域做为对象的创业园,在入园条件、税收政策、技术指导、就业安排等方面进行扶持,这样可以以点带面的拉动所在村屯群众进城务工就业;同时在县城区或工业区范围建成“安居工程”通过整合发改、移民、、住建等部门的资金投入,不足的采取政府扶持一部分,群众银行按揭或自筹解决一部分,通过让贫困群众在县城周边“安家落户”,引导和安排就业,既解决了贫困山区常年扶持又不见成效的问题,又解决了治病、子女读书等问题,让群众彻底脱离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  

3、实施“企业帮扶助困”工程。利用我县工业强这一优势,实施“企业帮扶助困”工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让企业参与和支持工作,主动解决农村基层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安排就业、帮助救助贫困学童的活动。  

二、关于搞好“建档立卡”工作,提高工作精准度的问题  

农村对象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并用制度予以规范。  

(一)要明确对象“进退”的具体标准。管理系统应该确定符合多少项目指标可以进入多少项即算达标退出,这样即较为科学,又容易得到群众认可。如果按现行2300元人均纯收入作为入档标准是在真正识别中实施难度很大,2300元可以,2301元呢?因此,建议要明确对象“进退”的标准,可以增加劳动力和劳动力受教育情况、住房等条件选项。  

(二)要建立建档立卡网络系统。尽快建立、民政、住建、统计等部门通用的电子系统,加强互通协作,为部门提供全面详实的贫困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向社会公开在册贫困人口资料,增加建档立卡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要对建档立卡工作实行科学动态管理。通过自治区层面行文,在各乡镇建设贫困状况监测站(点),落实专人负责,根据各乡镇贫困变动情况自下而上的及时给予更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关于创新资金使用方式,进一步提高有限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  

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资金滞留闲置,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改变了资金用途;项目管理不规范,建设质量无保证;资金管理缺失,资金安全存在隐患等。在创新资金使用方面,我们建议:  

一是创新资金拨付方式,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为了实现资金安全快捷高效拨付,防止资金被滞留和挤占挪用,应完善现行资金拨付办法,并且限时到位。  

二是创新资金报账制度,防止资金流失浪费。首先应建立“安全通道”,严格实行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做到专户专用。  

三是严把报账关,实行“凭票付款”制度。要根据项目计划、立项批复文件、实施合同等,按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分批拨付和报账,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使用到项目,管理到项目,验收核算到项目。  

四是创新资金分配机制,降低资金管理成本。改革现行资金逐级申报、层层批复、代帽下达等分配方式,按照“一次分配、总额拨付”的原则,将资金一次性测算分配到县到村,并将资金“捆绑”切块下达到县,自主决策管理和使用,上级主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五是应扩大县里项目审批权限,将自治区、市两级项目的审批权随资金下放到县,增强县里项目安排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项目的效益。  

六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看不到的项目”的现象,提高项目效益。对申报的项目经过评审过关并批准后,进入项目库管理,对没有纳入项目库的原则上不予安排资金。  

七是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完善项目公告公示制,对符合政府采购的物资设备等要实行“阳光操作”。要严格项目实施验收,项目建设必须要按照验收内容、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项目质量。  

八是创新资金使用问责制,做到奖惩分明。对资金项目实施好单位及个人,按评出的等次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实施差的地区和单位及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挤占截留、挪用甚至贪污私分资金的单位和个人,除责令其归还外,并依法依纪追究单位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九是创新资金整合机制,扩大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大”格局,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将资金和各种支农惠农资金,以县为单位从自治区进行捆绑整合,将资金“打包切块”分配下达和拨付到县,由县根据整合方案统筹安排使用资金。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当地情况。  

四、关于提高贫困地区、贫困户“造血”功能问题  

(一)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产业化是关键。要努力把产业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开发新路子,切实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要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产业定位。要立足基本县情抓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二是要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产业优势,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路子,不断扩大县域经济规模,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结合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统一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开发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和资金来源,形成产业、项目、资金统一协调的开发机制。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重点培育有一定规模、高起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形成产、加、销利益共同体,使更多的贫困户步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来增加农民收入。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效益。把科技推广应用贯穿于产业化的始终,用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坚持狠抓农民综合素质科技培训。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建议把大力改变农村基本条件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加大投资力度。一是应保证国家财政每年用于的专项资金递增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国家在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总投资中,应划出一部分投资专项,集中投向贫困地区农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利设施、电网线路、危房改造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三是针对贫困地区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实际情况,国家应适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标准,并免除重点贫困县的项目配套资金,以缓解贫困地区的资金压力。  

(三)加强就业服务引导,搭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平台。  

建立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创业指导机构,进一步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素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拓展渠道,挖掘潜力,吸收更多的贫困农民到企业务工;千方百计支持引导贫困农民就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务农就业收益,促进和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加大“农转非”力度,扩大城镇建设,让有技能的农民进城定居,并从户籍、购房等方面予以优惠。  

(四)从政策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扶持。加强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人才保障、重点群体,强化开发责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加强研究和宣传工作,加强统计与贫困监测,加强法制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形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制度体系,为贫困地区发展做出制度性安排,进而为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  

五、关于改革、完善开发工作重点县考核方式的问题  

自治区开发领导小组已出台了《**壮族自治区开发工作考核实施办法》,从20**年起,对年度开发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较为科学地评定了各县开发工作的实施成效,按该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我们认为,较为全面、科学。但我们建议考核所涉及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开发考核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对属于本部门的考核内容独立行文进行考核,同时确保上报资料、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