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头条 > 提升商业银行内审质效 会计审计论文

提升商业银行内审质效 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3-05-18 23:00:13

  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是一级法人体制,虽然许多银行已经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寻求高效低耗的公司治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但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各商业银行同层次、多地区的模式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变,管理层次少了但具有相同管理职能的单位或部门并未减少。商业银行的内审即稽核部门的职能任务旨在维护一级法人体制,维护法人财产不受侵害,这也属于一种自律行为。目前商业银行内审部门的主要职责定位在对操作层的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罚上,限制了内审的作为。必须重实际、适国情、创建质效内审。

  1、强化商业银行稽核必要性认识

  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着配置资源的纽带作用。资金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是物资流和能量流的特殊表达和特殊存在形态,社会系统的资源以存款形式输入银行,银行又以贷款的形式将资源分配给社会,商业银行不断地、周而复始地用别人的钱借给别人。这实质就是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核心功能。商业银行系统配置资金资源有两种结果:一是配置给有效益者,使资金得到合理运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自身也得到发展;二是配置给无效者,违反经济金融规律,资金没有得到合理运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生产力,也危及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安全。从审计专业的角度分析,如同失去制约的权力会产生腐败一样,缺少监督的资源配置系统,发生 (此 资 料 转 贴 于堵塞紊乱就不可避免。

  2、除弊兴利为内审把脉

  内部审计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反馈机制,管理者或决策者可借以弥补各种程序上的缺陷,避免内控制度、财务状况乃至整个企业发生重大的业务偏差。内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局限性。

  (1)内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内审人员对本单位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生产经营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2)内部审计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益。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企业大量内部信息,从而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项目的实施又可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灵活采用风险分析控制、询问、并作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达到提高审计的效果与效益。

  (3)内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切中要害,改进管理。内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能从实际出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还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程序完善控制。同时,还可以对整改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后续跟进,避免形式主义的无效劳动,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

  (4)企业利益与内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当被审企业与审计人员利益一致时,内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容易对不正当的企业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

  (5)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内部复杂关系的影响。

  3、完善内审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隶属上级垂直的内审体系,制定工作规范、充实内审力量。如商业银行的垂直审计制度,在总行董事会领导下成立审计委员会,分支机构直接向总行审委会负责,各行实行派驻制,从组织上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权威和超脱地位。使内审工作具备基本环境。

  (2)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使对商业银行内审机构的监督。可着重通过对商业银行内审机构的稽核检查来全面考核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对内审部门负责人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检查内审人员的职数岗责;内审部门是否严格履行职责;是否定期对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常规和专项检查并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定期发布交流审计情况与信息。

  (3)树立内审权威性。主要是应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依据事实与法纪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不可文过饰非、有错不纠、,另一方面对那些“知错就改”者论功行赏,做到赏罚分明。

兰州市安全教育平台

  (4)实行内部审计项目问责制。对审计主体也必须有严格的工作计划任务、职责范围及严明的执业纪律操守,对发生重大审计差错的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处理责任人, (此 资 料 转 贴 于保证问责制实施到位。

  4、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作为审计理论和实践最重要的概念,不仅是审计的精髓和特征,同时也是审计职业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业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只有在审计过程中真正做到独立于被审计人相关利益各方面并公正客观地发表意见才能保证审计信息的社会可靠性,从而树起职业声誉,体现其价值。这里要解决谁要独立?独立于谁?如何独立?

  谁要独立?关注的是审计行为的主体。对于内审应主张“独立性是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独立性不是审计人员的思想态度而是假定审计人员所提出的意见,判断决策将不为他个人的感情和物质利益所影响”。

  独立于谁?关注的是独立的对象。内审侧重独立于被审人,这正符合代行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职能,审计主体应独立于审计客体。

  如何独立?关注的是独立性的具体操作。理论界对此分歧最大,而内审注定要支持“精神独立”的观点,这既抓住了独立的本质规避了内审形式上较难超脱的劣势。只要精神上独立就能做到排除内外干扰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5、建设高素质的内审队伍

  为了提高审计效益,保证审计质量,需要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应规定每年一定的时间让内审人员更新知识,集中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既要具备传统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收支审计技术,还需要具备现代经济、法律、各所在单位主要业务产品和计算机技术知识。例如利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计划;运用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方法来寻找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广泛地采集数据统计,将管理会计等方法运用于经济效益审计之中;多渠道地获取财经法规、市场信息、有关技术数据、本专业的历史资料、行业资料、国外有关资料等各种与审计有关信息作为内部审计的依据,运用计算机提高审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