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社交 > 有梦想有未来——记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典型唐婵娟

有梦想有未来——记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典型唐婵娟

时间:2023-05-10 14:56:27

  唐婵娟,女,29岁,万载县胜英手套厂厂长。

  “创业很难,但也很快乐。这个厂虽不大,但凝聚着我的心血和我的梦想。”虽然只有29岁,但汤婵娟的眼神里透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干练。三年多来,充满欢笑与泪水的日子让汤婵娟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步伐。

  2月14日,笔者来在万载县胜英手套厂见到了这位标准的“80后”创业者汤婵娟。她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在供大于求的就业环境面前,凭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并用自己的实践为“80后”作了最好的诠释。

  外出寻梦 梦难圆

  她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有着五彩缤纷的梦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在这歌声中,2006年7月,她背上行囊,怀揣梦想,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北京虽然是梦想中的天堂,但同样很难找到工作,很多次她都想放弃,可每当她看着大街上那些匆匆过往的人群,就会想,或许他们也跟她一样在奔波、在奋斗,那她为什么不能努力坚持?2006年8月,她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当上了业务员。几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成熟了很多,也积淀了不少。可当她的事业正朝着明朗的态势发展时,却遭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她所在的公司面临着裁员的考验。这时,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了家乡万载去实现她的创业梦想。

  返乡创业 业有成

  回家后她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因为她不相信“80后”只能依偎在父母营造的温暖怀抱里,更不相信“80后”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开始上网寻找创业项目。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她想起父母有着十余年制作劳保手套的丰富人脉和娴熟的技术,而万载的手套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于是在万载创办一家上规模的手套制造厂的念头迅速在她脑海里萌生。但是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大量的资金缺口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正当她准备放弃的时候,通过各方渠道,她了解到为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县里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于是,她找到就业局等相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情况,并递交了项目意向书以及贷款申请书。仅半个月的时间,她便拿到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并且在一天之内办妥了工商、税务等有关手续。经过两个月的筹备,2009年3月,汤婵娟的的胜英手套厂终于开工投产了,工厂拥有机器设备60余台。短短几个月内,工厂招收返乡农民工60多人。

  诚信立业 业已兴

  建厂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获取了一个浙江企业寻找加工出口手套厂家的信息。她迅速赶到浙江,找到了那位老板,好说歹说把他拖到万载看她的厂子,那位老板被她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与她签下了第一份合同。订单接到了,可是,问题也出现了。由于对工艺不熟,工人走了一大半。接的订单如果不能按时交货,除了违约金,她的信誉可能就完全丧失了。眼看着辛苦筹建的工厂就要散架,她心痛了,提醒自己不能意气用事,否则将前功尽弃。于是她开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慢慢地发现虽然工厂的工人都是具有十几年平车经验的熟练工,但对于制作手套来说,他们都是新手,所以劳动生产效率低下,效率低下就影响到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更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经济收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从浙江请来熟练的手套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艺,然后又实行帮扶制度,通过调整车位,让技术好的工人帮助技术不好的工人,做到以好带次,以快带慢,有效提高了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劳动生产效率,产量也不断上升,出口产品终于如期交货。

  产品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更是诚信的表现。对此,汤婵娟安排了专门人员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按照生产程序来检验产品质量,做好产品的质量记录,对每件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要求其返工,坚决杜绝任何一件次品出厂。有了过硬的质量保证以后,销售就成为制约工厂发展的主要瓶颈,按照目前的情况,市场拓展成为工厂长久发展的关键。因此,她把市场不断扩大到宜春、丰城、高安等地,使工厂产品不仅拥有国外市场,还在内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爱员工 促和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虽然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汤婵娟留住了工人,工人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工厂大部分工人都比她年长,经验比她足,很多工人都瞧不起这个“80后”女孩。

  厂里有个名叫王慧枝的工人,有着十几年的平车经验,对汤婵娟提的一些管理策略很不以为然,觉得汤婵娟都是纸上谈兵。意识到这一点,汤婵娟从自我做起,决定给工人做个好榜样,从没有摸过缝纫机的她,每天跟着学习平车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便虚心请教,渐渐地,王慧枝也开始接受和听从她的安排了。在生活上,她也时常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工人们的需求,厂里有个困难职工辛小红,家住在离县城十几公里远的高城乡,为了节省开支,每天天不亮就要骑车过来上班。了解到她的难处后,汤婵娟帮她租了一间房子。辛小红看到房子的一刹那,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由于大部分工人都是居住在乡镇和郊区的农村妇女,因此,她在厂里建起食堂为工人提供中餐。另外, 由于大部分工人都是家庭妇女,她还建立灵活的上班时间,用计件的方式来折算工人的工资,一方面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让工人有空闲时间去处理家庭事务。终于,她的努力换来了工人们的支持和赞赏,大家都愿意跟着她干。

  在创业这条艰苦的道路上,她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来,但是,在这样的“痛”中她却享受着创业的快乐。虽然目前她的工厂与同行相比,规模还很小,现有职工130人,厂房占地500多平方米,平车、同步车、链条车共有近150台,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但是,她相信,她的未来不是梦。她的企业必将会越做越大,道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她年轻,她是勇于挑战的“80后”。(江西万载就业局 李书文)